前 言
本号特制一期历史经典阅读展示,以厚重的精神财富,奉献給知青50年公众号读者。
朱熹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因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与享受,就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与超越。
这里展示的是我省著名抗战作家支援先生于八十年前写作的阅读随笔,发表在《华文大阪每日》杂志上的《读书小记》一文。在当时抗日战争时期,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中,支老这篇早期进步遗作,完全可以颠覆你的想象。文中展示的不仅仅是二十岁刚出头的文学青年爱好读书,勤于写作,更重要的是展示出支援先生满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参加地下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习小组”(简称“读书会”)活动。不但自己通过博览群书,了解并接受国外进步作家的进步作品,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追求真理,企盼和平,而且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日伪的刊物上,积极热情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介绍、推荐优秀的国外文学作品,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反对侵略,反对殖民统治压迫。从展示的文章中,我们会看到,文学前辈们是怎样不怕坐牢,不怕牺牲,满腔热血写春秋,是怎样大义凛然,有使命担当,谱写着感天动地的铁蹄下的青春之歌!
因此,我们在阅读的广阔世界里,勿忘昨天,珍惜今天,开拓明天。同时,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成为终身读书的幸福之人!
支援先生读书小记原载《华文大阪每日》一九四二年第九卷第四期第九二号《评与感》专栏
原载《华文大阪每日》一九四二年第九卷第四期第九二号《评与感》专栏
抗战作家支援先生
(1919一2004)
读书小记
这是一部对宗教惨暴地抨击和对真理自觉的伟大著作。
人们的传统,就执迷的信仰上帝,殊不知他们早已破坏那真纯的上帝,而今是被一种虚幻的偶像蒙蔽了自己的真理道路。信徒有的在求救不得时便说:“上帝是为安慰死者而存在的”,就此趋于消极。更有以偷盗在上帝面前讲价钱,认为上帝爱小便宜。至于牧师是在剥削,贪婪,教主则是荒淫作乐,这里十足暴露那尊为圣洁的人们的生活是何等昏暗、丑陋,不断地做着欺人肥己的罪恶。
我们看拉里翁的宗教毒质,季托夫的愚昧、贪婪,再看唐支娜洛实年轻女子的饿困及其他人民的悲凄生活情形,皆可意识出上帝非但不能对它们施与拯救,反而是社会利用恶魔教会在吞食民众的血肉与性灵。
在末尾,他说:“这就是上帝及一切上帝的创造主,同自己的灵魂及行动去创造他们。”
“世界上没有这东西便没有上帝,因为自己,就是唯一的上帝,奇迹的创造者。”
“这就是我的信仰和忏悔。”
——高尔基《忏悔》
马克西姆•高尔基 苏联
(1868一1936)
梁秋实读完《托尔斯泰传》说:“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人’;一个完整的‘人’!”是的!不只这样,在现在,在当时,或远在千百年前,怕也不愧为一个人的导师,人的领袖吧?其实,这倒并非因为他是个英雄来耀惑我们的爱慕、崇拜,甚或不自量的也幻梦为英雄。说来英雄原是“人”的本格,或者也可以说凡人都该是英雄,不过年代催增着人的繁殖,他们创造下的少量功绩可承继多数人的生长,于是偷安、堕落、满足、自私,以致丧失了人的本格,浑噩的人群也就逐见滋生;此英雄之所以稀少而被人敬仰,“人”之所以寥寥而受人尊崇者。
都知道托尔斯泰的前后是两个人,可是读过这本书,便可谅解他最初是赋有浪漫而骄纵的英雄的堕落倾向,及至他认识了贫苦民众的惨状,他才发掘了生的觉悟以作人来爱人的人道主义,他攻击那不劳而获的阶级主义者和剥削人类的教会,以至科学,艺术。“爱”是他的宗教,“以你的汗换取面包”是他的信条。一生忠诚的实践着自己的思想,有时虽也被周围的诱惑与影响使他痛苦,但终于决心施行了他的计划——出击。由于他犀利的观察和缜密的思想早已预言俄国革命的来临,而更被人认为革命前夕的一个巨人,但他并非主张暴力。
至于他的著作是那么多,仅在这传里选有《战争与和平》、《一个绅士的早晨》、《忏悔录》、《我们应该做什么》等。书中的要点与深明的理论,这里不及录记坚固存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这个“人”或英雄的概念。
——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
罗曼•罗兰 法国
(1866一1944)
莱昂哈德·弗兰克(Leonhardfronk)的作品,在我是很少见的。由于不能熟悉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时代气氛,故难窥得作者的意识和观点。
以这本《卡尔与安娜》来论,内容多少充斥着色情描写,但又不能以“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法国《撒来》、俄国《维里尼亚》等来相比谈论。
故事的起首是描写一个憨直的典型人物李嘉德和青年卡尔,他俩是被命工作在一片野原之上的俘虏兵士,李嘉德常对卡尔谈自己的妻安娜的美丽和夸耀自己的幸福,甚至把一些琐事以及秘密不可告人的过往都告诉了他,这样渐渐引起了卡尔的渴慕。四年后,卡尔竟趁机潜逃回来,寻到安娜的住址,他冒充自己是她的丈夫李嘉德,因为他的面貌和体骼也有些相像,但安娜不能相认,然而她又找不出相当异点,在理智上,她不容自己对他亲近,在感情上,她又不愿果真判明他不是李嘉德,结果,他们是开始同居在一起了,而且很亲密。
待战争停止,李嘉德也被放回来了,当他看见这种情形之后,想杀卡尔,可是安娜此时已非有卡尔不能生活之势,最后,卡尔和安娜竟相携出走了,而把孤零的李嘉德摈弃在家里。
假如,作者不使安娜心变,而使李嘉德宽宥他们而独自走开的话,很有托氏宗教艺术的彩色,可是实际并不。
作者仅在最后描写安娜将同卡尔出走时曾说:“爱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东西,在这里面,紧接着那坚毅献身精神和完全的自我制服的:就是最恶毒的自私的一种。”
——弗兰克《卡尔与安娜》
莱昂哈德•弗兰克 德国
(1882一1961)
在这著述里,增加了我对社会认识的另一面,在美国资本主义的社会下,任富人把持特权,恣意妄为而不受惩罚,求真者沙米尔虽有清醒良心和正直心地反而被认为不适者,到处遭受挫折,危难,使他过着挨饿生涯几乎不能保全其生命!
“本没有一个人的责任是挨饿的”,自然,而且生物学的权威者斯宾赛尔的信徒,更喊着没有能力捉到战利品的,一定被认为脑筋薄弱。他们仅讲着“生存竞争”、“适者生存”。故一切产业家,银行信托者,以及教会,教育机关和新闻界等,都挂起层层的黑幕,垄断群众,掠夺群众的幸福,他们就这样恬然稳坐于大众病饿死亡上面,而表面还无耻的在胸前挂着善者徽章,甚至有穿起牧师道服,口喊着替上帝施予群众以福利,实际把人类正义负在肩上的求真者沙米尔,已被教会逐出教会而监禁在狱里了。
这里告诉我们,如果要做完好的人,就得让自己给恶人践踏。那即是说,只有恶人才配活着,而是活在满挤着害病的人、失业的人、颠沛流离着挨饿的、无告的人之上。形成好人害病而瘦弱,坏人则快乐而康健的世界。
——辛克莱《求真者》
厄普顿•辛克莱 美国
《1878一1968》
这部被称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对当时帝国主义的分析和暴露,甚为痛心。
虽然这是个范本,但也可以洞悉了全文的概貌。作者以革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明了大战的成因,科学家如何帮凶,产业巨亨如何因战争而获利,以及之后帝国主义者如何在加紧地制造准备反革命的第二次战争。
在第十三章以前,完全是丰富的战争经历、并章章都记述许多战器知识,其后则是战后的描写,满充着凄怆和呼号。
章章简洁、紧缩,强而有力;简小而坚决在“吸烟室”里透澈的说明战争,他说:“战争的真理是强者适宜于生,强者必须统治弱者,不问弱者是愿意被统治与否?战争的洪炉在要求各民族经过一次锻炼,而在命运的铁砧上,各民族都锤打成为上帝所需要的形式……”
又说:“跟随战争来的,在战后不得熄灭……”
铁霍诺夫 苏联
《战争》文化生活丛刊 1936版
在屠格涅夫的每本小说里,都可以找到那种怪奇气的女人或那种俄国式的哈姆雷特。
当然这本《潘新可夫》也不例外,主人翁是个不务实际的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他内心挚诚地爱恋着一个少女苏菲亚,但他不愿说出,更不肯表白,一直把这秘密保守到病死的前刻。那悲惨仁慈的感情带着甜和苦,异奇的是作者常要在他那悲观的终点安放一种形而上的温慰的情操。
我特别爱读是描写潘新可夫病中的时候,他说:“睡觉是多么美丽的东西,想一想,我们一生是个梦,我们一生最好的东西也就是个梦”
——屠格涅夫《潘新可夫》
屠格涅夫 俄国
(1818一1883)
我不反对一个人有梦想,至少梦是出于活人的性灵,一种自然的改进想象。虽然梦是空幻,梦常是现实里一件莫大的苦恼,然而,梦中却也给我们许多欢喜,而且这一点空泛的喜悦还可牵引我们奔向真实。
我爱梦,也爱听梦,尤其是悲泣于生活废墟之上的,及呓语在沉睡中的。
巴金曾说:“高尔基是现今一个伟大的做梦人”,那么,这《草原故事》便是他的梦语,全集仅仅三篇,除《为了单调的缘故》外,我爱读《不能死的人》及《马加尔·楚德拉》。这都是美丽的故事,强而有力的仙话,巴金说:“他那伟大不朽的价值凡是能够做梦的人都会了解。”
本来,谁的灵魂不会奔放呢?谁不渴望那高阔的天空,海洋的絮语,和暖的大地,草原的芬香呢?那么,这样即将得到那比一切都要宝贵都值得欢喜的自由了。
“世界上最伟大、最耐久的东西就是做梦的人的手工成绩。不能做梦的行动的人便是破坏世界者,他们是兴登堡一类的人物;这些野 蛮的力量要留点痕迹在时间之沙上面,除非先让时间之沙浸透了人血。只有像高尔基和托尔斯泰那些善于做梦的人才能够从海洋和陆地的材料中建造出神话,才能从专制和受苦的混乱中创造出自由人的国土。”。这是本书英译者席尼特金的话。
——高尔基《草原故事》
马克西姆•高尔基 苏联
(1868一1936)
《浮士德》是歌德的伟大巨作,这里的《浮士德》是屠格涅夫借用《浮士德》,引用《浮士德》第一部里“你该舍弃,该舍弃”做重心,叙述一个青年和一个奇怪女人的爱恋故事。
全篇仅有九封长信,共约两万多字。自然,这不能和《贵族之家》、《烟》、《罗亭》、《父与子》四大名著可相比的。
故事是说:费拉尼古拉芙娜是个已婚的女人,在她那不动热情的性格上,深深固守着她母亲爱尔德沙浦夫人的严冷管束,波·皮以《浮士德》挑逗她的情感,终于使她那冰冷的感情流动,或是说爆发。但她刚越出爱尔德沙浦的条规第一步,就被她亡母带进坟墓里了。
波·皮在悲痛之余,信里这样写着:“让一切燃烧的情焰依旧归回我的心的深处吧……”我这几年来在经验上得到一种信仰——生活不是儿戏,也不是消遣,生活也不是享乐……生活是苦工。弃绝,继续不断的弃绝——那就是它的奥秘;它的解决。并不是怀抱着梦想和渴望的实践,无论它们有多崇高——责任和实践;那才是人所应当当心的呢。不把链子,这责任的链子,放在他自己身上,他不断不能百无一失的达到他事业的终点。但在年青时我们想——对自己愈好,一个人所得愈多,青年或者可以原谅他这样的思想。但一个人欺骗他自己是可耻的,当真理的严厉的脸子终于当面看着他的时候。
——屠格涅夫《浮士德》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俄国
(1818一1883)
约翰•沃尔夫岗•冯•歌德 德国
(1749一1832)
1995年9月15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期间,中国作家协会在文艺报上公布了全国337位抗战老作家名单。黑龙江省有五位榜上有名,其中支援则是哈尔滨市唯一入选者。中国作家协会向支援颁发了“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铜质纪念牌匾。
抗战作家支援先生
(1919一2004)
青年时代的支援先生
1995年9月15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期间,中国作家协会向支援颁发了“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铜质纪念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