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家家户户都贴上充满喜气的年画、红底金字的大福字、承载满满祝福的春联,还有那一个个火红的灯笼,浓浓的年味就扑面而来。紧接着的,就是一声声真诚的问候:过年好!
年画作为最具年味的一个传统民俗,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商周始就有祭拜门神的传统,过春节贴门神的习俗也已经流传了数千年。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人们把这两位威风凛凛的门神画像张贴于门上,寄托驱邪纳祥、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后来又有了一些新的门神,钟馗、魏征、包公、秦琼、尉迟恭等都曾在大门上“值班”。每逢春节,他们的画像就被贴到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这就是早期的年画。后来贴年画渐渐成为习俗,至光绪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年画。题材也由单一的神祇信仰迅速拓展至丰富多彩的世俗百态,化作一部部鲜活生动、记录时代风貌的民间视觉史诗。
明清之际堪称年画的黄金时代,各地年画宛如璀璨星辰,争奇斗艳。总体上形成了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这四大流派。这些年画各自形成独特的画风,但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特点,用色十分大胆、色彩对比鲜明,绘画技法精巧、构图形式丰富多样。
年画的题材非常广泛,民俗民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避邪迎祥等皆为主题。有世俗生活类,如祝贺新婚、教子成名、祝福拜寿;有历史故事类,如精忠报国、三英战吕布、昭君出塞等;有神话传说类,如八仙过海、嫦娥奔月、麻姑献寿等;有吉祥喜庆类,如金玉满堂、龙凤呈祥、五谷丰登等;有民间祈福类,如文武财神、送子观音、镇宅门神等;还有其他艺术形式题材,如四季花开、花鸟虫鱼、风光风景等。尤其是娃娃、金鱼、莲花、梅花鹿、紫气祥云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元素最为常用,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名人也都与年画有着不解之缘。齐白石画过不少年画题材的作品,将民间艺术与文人画有机融合,营造出温馨欢乐的节日氛围,做到雅俗共赏。鲁迅从小就喜欢年画,他提出要重新审视年画等传统民间艺术的价值,还发起新兴木刻运动,倡导融合西方版画、苏联版画、传统年画艺术的创作观念和技法,推动中国现代美术的革新。
今天,进入数字化时代,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下,年画依然绽放出多彩的魅力。在艺术创新的天地里,年画是重要的灵感源泉。其大胆奔放的色彩运用堪称一绝,红与绿的强烈碰撞、黄与紫的醒目搭配,打破现代设计配色常规,为时尚界注入无限活力。诸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在新春之际推出的限量系列,都汲取年画撞色精髓,将传统朱红、翠绿融入西式剪裁,模特们身着华服穿梭秀场,演绎东方古韵与西方时尚的完美融合,惊艳世界。
在动漫创作领域,年画造型更是创意富矿,夸张圆润的人物体态、独具韵味的面部神情,经现代动画技术雕琢,变身国潮动漫主角。他们带着传统精气神闯荡二次元世界。以钟馗年画为蓝本的动漫英雄,刚正不阿又萌趣十足,在国际动漫节揽获殊荣,让年画艺术绽放异彩。
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正在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孩子们围坐案前,亲手雕版、蘸墨印制、提笔描绘,在触摸年画纹理、勾勒线条间,与先辈匠心悄然相遇。在社区,民俗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民间艺人现场传艺,老人们回忆往昔年画盛景,年轻人上手体验绘制,情感与技艺跨越代际交流,年画化为凝聚乡愁的文化符号。着眼乡村振兴蓝图,年画变身强劲引擎。年画的各发源地积极转型,打造特色文旅小城(镇),复兴年画艺术。杨柳青古镇便是典范。作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入选第一批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杨柳青年画,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最具代表性的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通过谐音、比喻等手法表达了“生活富裕”“和和美美”“儿女双全”等很多美好寓意。不但精美的年画被人们广为收藏,还以其为造型制作了雕塑、浮雕、瓷器等,以各种艺术形式展现在古镇的大街小巷,传统工坊敞门迎客,游客穿梭其间亲身体验制作乐趣,文旅产业链得以蓬勃发展。
回首往昔,年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望未来,科技融合将为年画再添羽翼。搭乘数字化快车,跨越时空界限,携中国故事出海,年画必将在世界艺术舞台衍生出更多惊艳世人的作品,持续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