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文工团 专场文艺演出部分节目在线展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国庆在线专场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专场文艺演出在哈飞文化馆广场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在道里区文化惠民大舞台第二次绽放艺彩

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 李嵘音乐作品演唱会在哈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雁之声艺术团 在平房翠柳公园进行大型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举行2022道里区文化惠民首场文艺演出

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 作家王照碧新著《碧水空明》作品研讨会在哈举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 百花齐放网 | 面面观·五线谱与简谱

百花齐放网 | 面面观·五线谱与简谱

2024年12月11日 08:20:50 来源:光明日报 访问量:555 作者:周海宏 杨春林 张 燚

学校音乐教育应推广五线谱

作者:周海宏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的艺术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演出。新华发

在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小学,音乐班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练习唱歌。新华发

  【面面观·五线谱与简谱】

  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关乎音乐人口(对音乐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人群)的数量,同时直接影响着音乐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和产业升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大型剧院、音乐场馆、音乐设施等硬件建设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事业发展规模与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加强学校音乐教育扩大音乐人口,是推动音乐艺术事业发展和提升国民音乐文化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然而,我国当前的学校音乐教育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学生零基础起步、初中生零基础起步、高中生零基础起步,到了大学音乐通识课,还要以零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堂音乐课始终处于“零基础循环”的怪圈之中。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学校音乐教育几乎不使用五线谱。

五线谱之于音乐,如同阿拉伯数字之于数学

  我国现行学校音乐教育,主要使用简谱(以阿拉伯数字“1、2、3、4、5、6、7”表示“do、re、mi、fa、sol、la、xi”的记谱法)进行教学。在记录形态简单的单旋律音乐时,这种谱式体现出其简便性的优势,对于已经掌握了“do、re、mi、fa、sol、la、xi”唱名及其与数字“1、2、3、4、5、6、7”对应关系的成人而言,也显得便于学习。若仅仅把音乐教育的水平限制在学唱调式明确的简单歌曲时(没有较多的变化音和转调),简谱的优势体现得较为明显。但随着音乐作品形态复杂度的提升,简谱的劣势也是一目了然的。

  具体来说,一是较之完善发达的五线谱体系,简谱无法描述形态复杂的音乐内容。我国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曾指出,我们的音乐教育进步得很慢,不会五线谱,世界上很多优秀的音乐就没办法学,不懂多声部的音乐,就很难进入合唱。对比来说,在记录调关系复杂、调转换频繁,或调性模糊、没有调性的音乐时,五线谱记录的是固定音高,不需要使用者具备判断调性关系的能力。而简谱则需要首先确定调式主音,才能确定将哪个音记录为“1”,在调性模糊、转调频繁时,不仅导致记谱困难,而且对使用者的转调知识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水平的新音乐作品往往具有复杂的音高变化,因此,使用简谱的人难以应对高水平的音乐实践活动。很多以简谱起步的民族乐器学习者,到了高级阶段时,不得不改学五线谱,即是例证。

  二是相较于五线谱凭图形符号的视觉特征读谱,简谱靠数字识别读谱的速度慢很多。这是由人类视知觉的特性决定的。高低、长短不同的音组在五线谱上的视觉特征让人一目了然,可以实现扫一眼看一群音、一串音。但由阿拉伯数字构成的音组,在视知觉特征上的差异很小——不仅没有高低的知觉特征,长短标识的视觉特征也远不如以图形显示的五线谱鲜明。图形判断的速度远超数字阅读的速度,这就是为什么视奏简谱,很难像视奏五线谱那样快。

  三是对比直接记录固定音高的五线谱,记录相对音高的简谱不适宜乐器学习与演奏。乐器上的音高与演奏的位置(键盘与弦乐器)或指孔(吹管乐器)都具有固定的对应关系。使用五线谱学习演奏乐器,只需要记住乐谱音高与乐器上的音高之间的机械对应关系即可,学习成本很低。但是,看着简谱演奏非C调音乐,不仅需要演奏者掌握复杂的“移调”知识(保持所有音的音程关系不变,将一个调中的音整体移高到另一个调上),而且还需要演奏者具备将所有演奏的指位与指法做相应变化的能力。这对于低龄儿童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器乐学习作为音乐教育的高端形态,能够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的构成规律,可以让学生深入到音乐音响结构的内部去认识音乐艺术的奥秘,深化音乐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从而认识到经典音乐的伟大之处。国家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乐器进课堂”之所以难以推进、水平难以提升,主要是由不使用五线谱教学造成的。无论是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还是无固定音高的乐器(大多数打击乐器),大量的合奏作品都是以五线谱记谱的。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使用简谱不但不利于乐器学习,而且难以进行器乐合奏教学。而合奏教学可以为不同演奏能力的学生分配不同演奏任务,从而实现“人人参与”的班级音乐教育。

  五线谱之于音乐,如同阿拉伯数字之于数学,均为相关领域的“世界通用语言”。学习五线谱是实现高水平音乐教育的前提,识读五线谱是从事音乐职业、参与高水平国际音乐交流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学校音乐教育用五线谱替代简谱完全可行

  笔者在此无意否定简谱的实用价值——毕竟当前依然存在着大量适合使用简谱的应用情境,也有大量以简谱印刷的歌曲集。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已经到了应当用五线谱替代简谱的时候,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需要以五线谱为开端、以五线谱为基础。

  16世纪由欧洲人发明的、以数字记录音乐的简谱,因为上文提到的种种弊端,已经在其发源地欧洲和世界各国陆续遭到淘汰。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过度依赖和使用简谱,可能会限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高度。这就像文字,其发达、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这个民族的文明水平。

  五线谱不仅能够实现基础教育与特长教育、专业教育无缝衔接,还是与国际音乐界交流的通用语言。学校音乐教育用五线谱替代简谱是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所必需。过去,并非基础音乐教育界不知道五线谱的先进性与学习五线谱的必要性,只是多年来班级集体授课模式下的五线谱教学规律一直没有被找到,以至于出现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也无从学的现象。但是现在,五线谱的课堂教学规律已经被找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新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音乐》中,以学习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全新的五线谱学习体系。大量学校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让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1~2节课,完成五线谱基本识读能力的学习,已经完全能够实现。可以这样说:对低龄儿童、小学生以及完全没有唱名与音级概念的音乐初学者而言,学五线谱比学简谱更简单。一方面,在学校推广五线谱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已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现有的专职音乐老师,绝大多数都受过高等音乐教育,“连老师都不识五线谱”的时代已经过去,用五线谱替代简谱完全可行。

  因此我认为:学校音乐教育要全面采用五线谱教学,以提升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水平,提升国民音乐素养;通过基于五线谱教学的基础音乐教育,拉动社会特长音乐教育,接轨高等专业音乐教育,让学校基础教育全面助力国家音乐文化生活水平升级,扩大高水平专业音乐人才基数,推动音乐艺术事业发展。

  (作者:周海宏,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副会长)


简谱与五线谱的平行教育仍有必要

作者:杨春林

  【面面观·五线谱与简谱】 

  学校音乐教育应该用五线谱还是简谱?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简谱和五线谱作一个简单分析。简谱以首调唱名法为基础,而五线谱以固定调唱名法为基础。简谱的唱法是音名游移,唱名可以不变;而五线谱则是唱名与音名必须统一。

  从目前情况看,简谱在中国比较普及。我们知道,中国传统音乐喜用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因为五声音阶内没有半音关系。后来,七声音阶(“1、2、3、4、5、6、7”即“do、re、mi、fa、sol、la、xi”)传入我国后,也仅仅存在两个半音关系(3与4、7与1),此时国人尚能接受。而使用五线谱,必须接受十二个半音排列调性关系,这显得难度更大。如果没有钢琴等键盘乐器的辅助,五线谱几乎失去了用武之地。

  此外,在声乐音乐中,比如民歌、戏曲,没有确定的调性概念,基本是根据个人的条件,怎么舒服怎么演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确定的音高与调性,也就没办法使用绝对音高的五线谱。而在器乐演奏中,虽然有了律的限制,但是在实际的演奏中几乎所有中国乐器都采用首调记谱法,用简谱最方便。

  五线谱是标记音高和位置的一种记谱法,要求其音高和唱名必须统一。这就需要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五线谱的使用者必须具有固定音高的辨别能力。而固定音高辨别能力的形成,往往需要一定的基础,比如长期演奏钢琴、和声乐器,或者学习视唱练耳等。大多数孩子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另外,中国音乐的表达形式与西方音乐也有很大差别。西方音乐强调确定性,中国音乐突出非确定性。比如西方的小提琴有指板,按弦以后把弦固定在手指与指板之间以保证音的确定性。而中国的二胡,弦有一个很大的移动空间,这就增加了乐器演奏的非确定性。再如中国的古筝,在右手弹奏后,左手可以按出小三度的音程幅度。而西方的竖琴弹了一个音以后,碰到就会戛然而止。还有我们的竹笛可以抹、滑、打,西方的长笛因为有键子,在灵活性和非确定性方面就比较弱。我们的唢呐可以吹《百鸟朝凤》,西方的小号就完全吹不了。这些或许也是绝大多数中国民族音乐表演者对简谱情有独钟的原因。

  其实,让孩子们学习五线谱、看懂五线谱,并不是很难的事。笔者长期在大中小学校担任学生乐团的指导老师,也曾在小学教孩子们学习五线谱,他们一般两三个月就能学会。但是在演奏过程中,孩子们使用的仍然是首调的概念,而非固定音高的概念。即使在职业民族音乐演奏团体,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五线谱,但是在实际听觉上仍然是首调唱名法,能够真正产生固定音高的,少之又少。所以,现实中很多人即便学会了五线谱,在对应的处理上也是两张皮,不能有效地统一在五线谱的固定音高和固定唱法上。

  究其原因,许多音乐家忽略了一个问题,世界音乐其实是存在不同体系的。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的音乐体系,其表达方式是以非确定性为主的,而西方音乐体系,主要是多声部音乐,以确定性为音乐表达的主要模式。不同音乐体系选择简谱还是五线谱都有其内在原因。我们学习任何外来文化,都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改造和提升本土文化,均应以符合国情为首要条件。

  比方说,在西方调性概念传入我国之前,民歌以及戏曲唱腔并没有特别确切的调性。演员只是根据嗓子去设定唱腔的高低,称为调门。可以设想,如果让他们用五线谱去唱《走西口》《苏三起解》,无疑是用最复杂的工具做最简单的事情,会出现很滑稽的现象。

  音乐教育和音乐演奏分两个层面,一是职业音乐院校、音乐演奏团体、音乐表演团体;二是非职业音乐演奏团体、音乐表演团体。从目前情况看,职业乐团通常使用五线谱演奏,绝大多数非职业民族乐团仍然使用的是简谱。甚至还有很多人连简谱也不认识。

  总之,推广五线谱是一个美好愿望。但是,美好愿望必须建立在中国文化、中国音乐发展的实际情况之上。我们要对整个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中国音乐教育水平的办法。目前来说,简谱和五线谱的平行教育在中国还是必要的。

  (作者:杨春林,系东方歌舞团指挥)



不同乐谱代表音乐的不同可能

作者:张 燚

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交响乐专场音乐会上,孩子们在演出。新华发

  【面面观·五线谱与简谱】

  基础音乐教育“全面采用五线谱”并非新观点。早在1922年,就有音乐专家倡导五线谱进课堂。20世纪80年代,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也提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用五线谱”。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仍在感叹“学校音乐教育几乎不使用五线谱”,足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广五线谱并不容易。在此背景下,与其纠结用五线谱还是简谱,不如思考不同乐谱所代表的音乐的不同可能。

基础音乐教育不等于专业教育

  基础音乐教育并非旨在培养音乐家的专业教育,而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音乐美育。乐谱是音乐美育的工具,并非必须使用五线谱。比如,儿童音乐课堂可以使用形式多样的图形谱、舞谱、唱腔谱等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简谱、工尺谱、减字谱等也在可选范围之内。

  音乐专家认为五线谱能够记载“形态复杂”的音乐,这大概是认为音乐只有一种复杂形态:频繁转调的多声部音乐。事实上,音乐的复杂形态是多样的。大体来说,中国音乐的复杂在于音无定高、谱简腔繁,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复杂在于各式各样的微分音,流行音乐的复杂在于节奏……用五线谱记录这些音乐并没有明显优势,反而可能更麻烦。

  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原本性音乐”,主张从音乐的本源和本质出发,认识音乐之初的样子,以及音乐在人们生活中应有的样子,深刻影响了世界基础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教育以启迪心灵为宗旨,其“复杂”在于综合了包括音乐在内的舞蹈、美术、语言、动作等,不拘一格。原本性音乐注重节奏、即兴、多元,可能更适合使用简谱:简谱更容易为学生掌握;简谱留白更多,更方便添加其他材料,比如润腔图示、舞蹈图示、表演图示、节奏图示、游离于十二平均律之外的音高图标以及歌词字符、台词字符……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图谱更像一张围绕音乐生成的思维导图,而不仅仅是一张在五根线上规定音高的乐谱。

  就像在基础教育中,体育之首要目标并非培养专业运动员,乐育之首要目标也并非培养音乐家。音乐基础教育应从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作出改变,开展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而不是一味追随专业标准。

多乐谱有利于学生体验不同的音乐形式

  简谱源于欧洲,不过在欧洲一向不受重视,而是由中国发扬光大。这是因为中国音乐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简谱和中国传统的工尺谱相近,便于记录单旋律音乐,某种程度上又比工尺谱更好用。

  简谱更便于体现相对音高的调式感,五线谱则基于绝对音高的固定音高感,整体而言相对音高更契合普通人天然的音乐感知能力。作曲家舒泽池认为:“没有‘绝对音感’是个缺陷,而没有‘相对音感’则不仅仅是缺陷,而是带有根本性质的缺失。”简谱使用首调唱名法,容易学,也方便移调。而五线谱使用固定调唱名法,学起来并不像专家说得那么简单,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包括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穷其一生也无法对中等难度的乐谱进行流利视唱。有人会说五线谱也可以使用首调唱名法,此言甚是。问题在于五线谱仅高音谱表就有十五个调号,与简谱视唱相比凭空增加了数倍难度。

  更重要的是,乐谱问题看似是艺术工具的问题,究其根本却是文化问题。对于现代音乐或中国音乐爱好者来说,并不见得必须掌握五线谱。以中国音乐为例,其转调少但移调乃是常规操作,其和声少但在单音上进行腔音变化的“做韵”很多,需要标记多样的润腔、唱法、奏法、方言读音、表演、走位等符号。简谱长期以来能绵延不绝,也是因为有这些相对的优势。

  音乐教育还要走出书面文化的局限,发现和体会口头文化“不靠谱”和“不定型”的魅力。比如江苏有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有东北民歌《茉莉花》,它们的主题、骨干音类似却风采各异——“茉莉花家族”正是在无谱的口头传承中才得以发展壮大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面对新形势一直在推广“教育生态”理念和“文化多样性”活动,学生面对的也正是一个音乐多样的世界。在音乐教育领域,五线谱、简谱等并存,更有利于学生体验不同的音乐形式,进而理解不同文化。

唱谱远比乐谱更为紧要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乐谱,而更应重视唱谱。中国音乐的特色是音无定高、谱简腔繁,而“音如何无定高”和“腔如何繁”乃是大学问,也是中国音乐“形态复杂”之所在。

  中国传统的唱谱往往使用“阿口”,即在音符的基本唱名外加入拟声字,进行风格性和个性化的“带弯儿”的唱谱。比如,“合嘛四啊工尺呀上昂”,这里的“嘛”“啊”“呀”“昂”等“带弯儿”拟声字的艺术加工就是“阿口”。“阿口”是冀中笙管乐、智化寺京音乐的用词,在全国各地还有更为多样的叫法,比如西安鼓乐称之为“哼哈”,晋北笙管乐称之为“花音”,潮州弦诗称之为“韵”,等等。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还存在有乐谱却不唱音名而要唱“郎里格龙”等拟声字的情况,这是因为此类拟声字较之“上、尺、工”或“do、re、mi”等唱名更适合“带弯儿”。

  音乐工作者一般都知道,中国音乐很难记谱,原因就是这里的“一个音”不仅有强弱、明暗、长短的变化,也有高低的变化,此即“带腔的音”。这和西方古典音乐中“固定音高的音”有很大区别。腔音是中国音乐的韵味所在、魅力所在、品质所在,如何唱出中国音乐应有的腔音,乃是我国音乐教育更需关注的重点。

  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唱谱相比,中国音乐的唱谱肩负更为重要的“二度创作”责任。古代乐论云,“筐格在曲,色泽在唱”,意思是说曲谱只是筐格,中国音乐的风采需要通过演唱、演奏来进行创造性体现。在此过程中,唱谱是最为重要的中介。遗憾的是,现在的唱谱教学以钢琴音为标准,直声直调,这对于西方古典音乐尚无大碍,对于中国音乐却会带来很大危害。总之,与中国音乐多样化的腔音化唱谱相比,究竟是使用五线谱还是简谱、工尺谱、减字谱等,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

  所有学生都需要音乐,但是只有极少数学生会成为音乐家;世上记录语言的文字有很多种,记录音乐的乐谱也并非只有一种。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音乐,不同乐谱或可发挥不同功用。教育不是抽刀断水,而是水到渠成。如果一刀切地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用五线谱取代简谱,恐怕未必妥当。

  (作者:张 燚,系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海南省民族艺术传承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百花齐放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