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了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安徽园入口处墙上的巨幅铁画《迎客松》以其“白加黑”的特点格外引人注目。笔者注意到,这一作品用的是著名画家王石岑当年创作的原稿。尽管彼时王石岑已过世28年,仍可说这是合肥籍美术家与工艺美术瑰宝芜湖铁画的再度联手。
双方的第一次联手,是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打造铁画《迎客松》,知道这段史实的人恐怕不多了。
王石岑生于今合肥市淮河路与宿州路交口东北的撮造山巷,自幼没念过多少书,师从合肥名画家陈茀塘业余学画。当时合肥最大的百货店请弱冠之龄的王石岑去管账。离家不过300米的王石岑晚上就睡在店里阁楼的库房,账算完了就在包装纸上涂涂抹抹,通过一撮一撮地积累,居然也像模像样。合肥沦陷前,王石岑随父母辗转到四川,拜艺术大师黄君璧为师,又通过恩师就教于张大千、张善孖、徐悲鸿等名流,画艺日益精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之初,王石岑在合肥参加工作,美术天赋得以充分展现,又不断吸收新安画派之长。1953年以《关山万里图》和《黄山》入选全国国画展览会并结集出版,1954年参加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大会,声名鹊起。1958年设立合肥师范学院(今中国科技大学东区址),王石岑到该校艺术系执教。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北京筹建人民大会堂,每个省市自治区都将设一个厅,要求拿出各地的“绝艺”布置装潢。当时安徽省委决定,安徽厅“以芜湖铁画表现迎客松”。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赖少其此前在主持华东美协时就熟识王石岑,他推荐王石岑创作“迎客松”画稿。王石岑曾数上黄山,但此番受命去黄山考察写生非同寻常,“搜尽奇峰打草稿”,要为安徽增光添彩。在撮造山巷和合肥师院画室,他精心构思着墨,夜以继日创作,用过的宣纸码得比人还高,终于如期拿出适合打制铁画的“迎客松”巨幅画样。
那时芜湖铁画工艺厂刚成立两年,其实就设在匠人储炎庆的家中,小作坊施展不开。有关方面决定,在合肥模型厂制作。新中国铁画艺术事业创始人储炎庆带领颜昌贵、杨光辉、吴智祥、张德才、张良华、储春旺、殷元绍、秦学文(后来号称储炎庆的“八大弟子”)等30多名铁画工匠从芜湖赶来,在模型厂500平方米的车间和王石岑一起边切磋边试锤。为了集思广益,孔小瑜、黄近玄、柳文田、储纯一、华金初等画家、工艺美术及装饰专家云集一处,对作品讨论修改完善并到现场指导。为更好地适应铁画工艺,王石岑又修改原稿,和储炎庆等现场沟通磨合。
红红火火的日子、红红火火的车间,坯料从红红火火的炉子里取出,精打细捶,化身为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松针、缥缈的云彩、重叠的山峦……铁画“迎客松”在合肥打制成功了!
长4.5米、高2.5米的“迎客松”最初被安放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作屏风用。9月20日大会堂开放,周恩来看到后赞不绝口,不久便指示移到大会堂会见厅。以“迎客松”为背景,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多少外宾,恐怕难以数计了。王石岑和“芜湖铁画”因此载入史册。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浑然天成。生前曾任安徽省政协常委的王石岑倘有知,他创作的“迎客松”,今番能和芜湖铁画在合肥园博会上再度联手交集,当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