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被称为“四艺”,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其中,“画”占据重要地位,它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内涵,蕴含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展现着不同时代的风采韵味。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主要指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帛或宣纸上,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有具象和写意之分。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我国古代涌现了很多杰出画家以及不同风格的画派。
从大艺术角度来看,中国画强调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对自然的理解,追求“天人合一”意境。注重从山水自然的意境中,渲染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契合,具有独特韵致。
“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心与峰期眼乍飞,笔游理斗使无碍。”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的这首题画诗,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原则——“不似似之”,指的是太像则呆板,不像则无以信人。画面的神韵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让每个观者看了都有不同的见解——其妙境有如中国诗词,所以,人们常说“如诗如画”。
在传统文化视域中,诗画一脉,古诗求气势、神韵,国画亦是以“形”来彰显气势、传达神韵。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细致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中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不同时空自然交叠,展现了顾恺之深厚的艺术功底。据说,顾恺之在创作这幅画之前,曾长时间在山野中观察水流形态,在闹市中记下人物动作姿态等,以期达到最完美的画面效果。
有趣的是,顾恺之在画人物时,人体形象画成,眼睛却许久都不画。有人问其缘故,顾恺之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意思是说,人体四肢美丑,对于人物画而言,本来就无关宏旨。而真正能体现人物精神的东西,恰恰是人的两眼。这可谓与南朝画家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龙点睛”的典故一样的妙答。顾恺之形成了以形写神、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的著名绘画观点,其主旨就是为了让人看画后,感觉“似之”。
神韵,是我国传统画家一直在探索的重大课题。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而文人画尤其注重神韵。清代画家恽南田评价元代文人画:“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飞花,揣摸不得。又如美人横波微盼,光彩四射。观者神惊意丧,不知其所以然也。”他认为画家不是画出外形就完事,而应着力于能让画出来的作品使观者浮想联翩,意即得到“画外收获”。这就给“不似”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
明代吴门画派是我国古代很有代表性的画派,成就斐然,大家辈出,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这一风格画派的画家们提倡到大山里去写生,一方面追求师法自然造化,使作品中的山水人物真实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追求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旷远,体现出超凡脱俗的境界和别样神韵。事实上,这也体现了明代画家在创作中对“似之”与“不似”相融合境界的追求。
“不似似之”构成了中国画“对立统一”的艺术神韵。首先,国画的“似之”非常传神。如果说古诗是用语言魅力激发读者想象、传递情感,那么绘画就是通过视觉效果再现场景。以《明皇游月宫图》这幅名画为例。宋代赵文的《明皇游月宫歌》生动描述了唐玄宗游月宫的故事:“铁龙一掷九万里,银桥冉冉行秋水。霓裳不是世间音,只有嫦娥似妃子……崎岖万里锦官城,此身曾作银桥行。”明代画家周臣根据这首诗创作了《明皇游月宫图》。画面上,桂树郁郁葱葱,唐玄宗等一众人物出现在广寒宫,前有仕女琴弦笙歌。画作笔法工整细腻,既注重人物与环境相配合,又刻画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神态服饰,表现各自不同的神态气质,达到了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其次,国画之“不似”也精彩纷呈。以《明皇游月宫图》为例,唐明皇游月宫,显然是虚构的“真实”,不但出处众多,而且记载不一。如《异闻录》云:“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洪都客夜游月中,见所谓广寒清虚之府。下视玉城嵯峨,若万顷琉璃田,翠色冷光,相射炫目……”而周臣的《明皇游月宫图》则是在赵文诗作版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夸张、虚构等艺术手法,构建了皇帝的威严、广寒宫中的绚丽精美辉煌……含蓄地传达了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国画的魅力也在于此,即画家的“再创作”处理,在“不似”上下功夫,追求作品的意境和神韵。再者,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一种思想淬炼和精神传承。“似之”是视觉需求,“不似”构建更高妙的思想空间。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似”是为了“更似”。古代很多名画,每根线条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每幅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承载着画家们对当时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是国画的“源头活水”,也是国画的无限魅力和价值所在。
总的来看,国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除了技法上的独特要求之外,还涵盖了“不似”与“似之”的韵致,在精美艺术的呈现中为人们提供了审美价值、传递了文化和思想。
来源:学习时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