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 墓志铭
白衍吉
墓 园
墓园,是令人心生敬畏又感到有些神秘的地方。墓园,也是能让人安静下来并使心灵净化的地方。
墓园,说它是天堂也好说它是地狱也罢,总之它是一个生命终结的地方。善终也好,恶毙也罢,一个人有生就有死。生命是一个过程,自然法则,概莫能外。人死了遗体或骨灰大多会在墓地安葬,葬的人多了那地方便成了墓园。世界闻名的墓园同时具有礼祭、休闲、观赏的
功能。
我到过一些墓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维也纳的中央公墓,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和江西共青城的胡耀邦墓。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事物的态度也不同,在西方人看来,人逝去之后是去了天堂,那是灵魂永久歇息的福地:宁静、和谐、安适。所以许多别墅和民居就临近墓地而建,而且就在城市的腹地。
28 年前我随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专家团出访欧洲,享誉世界的音乐城奥地利的维也纳,整个城市浓厚的音乐氛围使我受到了强烈感染。酒店、咖啡馆、广场、公园,到处都荡漾着优美的乐曲声,歌舞剧院、音乐厅遍布全城,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纪念铜像供人们瞻仰。而尤使我难忘的是中央公墓,这是位于市中心的一座大花园 ,美丽、幽静,完全不同于那种凄凉荒芜的坟场。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等的墓相毗邻,半圆形坟碑连在一起。墓碑上有他们精美的雕像,前来的人们献上鲜花或花篮。音乐是跨国界和穿越时空的。在这里,生者与逝者默默地进行着心灵的交流。音乐大师是不死的。在历史和情感相通的背景下,思想和人性之光照在夕阳之下的碑石上,仿佛仍在闪烁着知性智慧和美妙的灵光。
在伦敦市中心的海格特公墓,影响全人类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就葬在草坪广场。纪念铜像巍然矗立,在通向那的路径上,人们络绎不绝。马克思那深邃的眼睛,睿智而宽阔的前额,浓密围绕的胡须,无疑是令人崇敬的伟大形象。在欧美许多国家,墓园的设计建造非常讲究,无论是花卉、植被装饰以及墓碑,雕刻的造型、种类,都给人以美观和谐的感觉。这样的墓园不再是单纯意义的坟场,更像是艺术园林和世外桃园。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读书,思索人生的意义,探求先哲启迪后人的社会良知。
在中国,墓园多建在远离人居的高地或山岗。穷人葬于荒野草莽,有身份的人则安息于风水宝地。无论怎样,释怀尘世,回归自然,每一个人都将终结于大地。凡是到过南京中山陵的人,除缅怀伟大的民族革命先行者;无不感叹陵墓的雄伟、气派与精巧,那无疑是现代伟人的经典墓葬。位于江西共青城农垦林场深处的胡耀邦陵园,环境幽静,造型独特。胡耀邦的头像镌刻在红色的花岗岩碑石的左侧,他的炯炯双眼随着正与侧的位移视角,变幻出温暖和犀利的目光,那是对人民友善和嫉恶如仇的心灵写照。
北京长安街延长线西侧郊外的八宝山革命公墓,我去的次数最多。那里是中国声名最著,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老革命岳父文革抑郁而逝安息于此。明代这里曾有护国寺后毁灭,建国后在其基础上改扩建。依山而建的墓地在苍松翠柏的环抱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我曾去过第一室的四合院,那里安放着朱德、董必武、彭德怀、陈毅、贺龙等的骨灰盒。
托尔斯泰说:“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历史”。共和国的缔造者无数革命先驱、杰出人物的亡灵,便是历史的足迹和遗存。为亡灵致祭,向他们告慰,便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先人的敬畏。沿着山路石台阶上行,便到了位于八宝山高处的第一墓区 。墓区分东西区。正中最上位是任弼时同志之墓。汉白玉的墓碑上,镌刻着毛泽东书写的碑文。任弼时1950年10月27日因脑出血而逝,终年51岁,是建国后逝世的国家高级领导。在他旁边相伴的是夫人陈琮英,碑石上刻着三个字:老红军。她逝于2003年,是受人尊敬的领导者。左侧为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墓。右侧为原国家副主席著名爱国人士张澜之墓。沿石阶而下,陈云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的名言:交换、比较、反复。李先念的墓碑上镌刻着: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
开国元勋李富春、蔡畅的墓别具一格。如真人般原大的李富春铜雕立像栩栩如生。蔡畅的雕塑则为坐像,她的姿态优雅,座椅为五线谱样铜雕。他们的碑石上镌刻着四个字:相伴永远。接下来是李维汉、彭真、宋任穷、程思远、余秋里、严济慈等。著名科学家周培源的遗照刻在石碑上。他的座右铭:“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给人以启迪。
墓区给人印象颇深的还有掩映在松柏林木间的将帅墓群。罗荣桓元帅逝于1963年,铜雕头像神似逼真。毛泽东名诗刻于碑上:“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黄克诚、徐海东两位大将的碑石上均刻有耀眼的四颗红星及镰刀斧头。肖华、洪学智、耿飚、王新亭、李志民、李克农、曾山、秦基伟等均安葬于树下。军中闻名的三杨上将杨勇、杨成武、杨得志的墓相伴于墓区中间。每位将军的碑石上都刻着三颗星,“挥戈马上军威振,纵得天下志成城”道出了将军的传奇人生和豪迈情怀。
著名学者,艺术家和国际友人的墓葬也别有特色,令致祭者驻足瞻仰。爱泼斯坦、马海德、黄文欢,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安息于此。“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泼斯坦的这番话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和遗愿。诗人柳亚子,画家李可染,摄影家钱江,书法家舒同,相声大师侯宝林等的墓碑各有风采。音乐教育家沈湘逝于1993年,他葬于树下,碑石上镌刻着下文:“教授声乐凡46年,高徒如云,名满天下,异邦学子,慕名远求,斯人虽去,余音不散。古人云:“大乐与天地同和”诚斯言哉。不久前我又一次去了八宝山。墓园揽秀常相忆,松柏叠翠伴英灵。
墓志铭
《墓园》一文见报后,朋友著名学者作家打电话或发短信。看来此类文章的内在价值引人关注,确有续写的必要。墓志铭,是刻写在墓碑上的文字,作为一种永久的纪念。 亦或是生平事迹;亦或是简短的诗、词、联、赋;亦或是更为简约的几个字、一句话。
墓志铭,有的是逝者生前为表明心志的遗言、或自己选定的文句;有的则是生前友好或后人的评说、悼文。如果说墓园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呈现形态,其规制格局、建筑、碑刻、墓冢、文物等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那么墓志铭无疑是墓园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精华所在。世界上许多名人、伟人的墓志铭,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些堪称经典的墓志铭,为人们耳熟能详,其启迪、警策作用激励后人、发人深思,可谓灵光千古不灭,与日月同辉。
那年我第二次出访欧洲,拍摄电视记录片《英法掠影》的时候,从英国到欧洲大陆我们自驾工作车从城市到乡野,又一次深度近距离感受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明,感受是多方面和十分深刻的。在伦敦海格特公墓,我们虔诚地在马克思墓前致祭。马克思是德国人,毕生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他穷困潦倒被迫害和驱逐,最后病逝于英国。一座由英国雕刻家布雷德所做的高四尺的半身铜像竖立在高八尺的花岗岩石墓碑上,墓碑中央镶嵌着一块白色大理石,上面镌刻着如下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在西敏寺墓地,牛顿的墓碑上铭刻着:他揭示了行星的运动、彗星的轨道、海洋的潮汐....解释了自然和宇宙之谜。莎士比亚被誉为“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永存于遥远的后世。在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西侧,莎士比亚的墓和半身石雕安置在那里,碑石上有如下铭文:这坟墓,远远超过建造的价值,因为他的著作诗文无可估量。培根、狄更斯、拜伦、萧伯纳等的墓志铭多以诗文为纪。
拿破仑因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法兰西帝国的称雄而名声显赫,他郁郁病死于圣海伦那岛,灵柩后迁回巴黎葬于荣军院地下室,12座浮雕像表示拿破仑指挥的12大战役。墓碑上铭刻着他的遗言:我希望能把骨灰安葬在塞纳河畔,我如此热爱法国人民。一个多世纪后,反法西斯主义的英雄戴高乐总统去世,他在遗嘱中要求不举行公祭,声明拒绝接受任何称号、晋升、荣誉、表彰和勋章。遵照遗愿他的墓极为平常,不到一尺的石碑上刻着:戴高乐1890- 1970。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因中风而逝,年仅59岁,在蒙马尔特公墓,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生前撰写的墓志铭:活过,爱过,写作过。《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的作者雨果被安葬在名人公墓,门额上刻着:祖国铭记伟人。《国际歌》的作者著名诗人鲍狄埃毕生为劳苦大众鼓与呼,他逝世后被安葬在牺牲的公社社员中间,墓碑上镌刻着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宛如芦笛、簧鼓和竹哨,他在斗争的风暴中奔走,这里安息着鲍狄埃。
美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产生了许多影响世界的伟人。富兰克林,这位杰出的平民政治家安葬在费城墓园,他为自己拟好的墓志铭只有如下文字:富兰克林,印刷工。林肯总统为废除奴隶制遇刺身亡,他的墓园庄严肃穆,人们做了一座银牌,上面刻着:合众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军神巴顿1945年在大战将结束时死于车祸,他的坟墓白色十字架上刻着简单的墓志铭:巴顿,第三集团军上将,军号02605。人们认为他真正的墓志铭极为悲壮:永别了!别了!宁静的心灵!别了,人间的一切!别了,自豪的军队和战争!
举世闻名的莫斯科红场陵墓,位于克林姆林宫的东侧,列宁墓规模宏大,墓顶就是检阅台。列宁墓的后面是苏联开国元勋的墓群,其中有斯大林、加里宁、斯维尔德洛夫基洛夫捷尔任斯基、安德罗波夫,世界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也荣葬其中。红场大墙边有一座无名战士墓,那上面的题词是: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俄罗斯的伟大诗人、近代文学奠基人普希金悲剧性身亡、年仅37岁,他为自己写下墓志铭: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还有爱情和懒惰,共同度过了愉快的一生。普希金有一首名诗《纪念碑》,我读中学时就朗诵过:我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人们通往那儿的路径上,青草不再生长,他拾起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标志着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他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煌煌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托尔斯泰对自己的身后事看得很淡:一旦我死了,要和乞丐的景状相同,殓入最便宜的棺木内,安葬在最廉价的坟场,不用举行追悼演讲.....。他的坟墓极为普通,没有墓碑、没有标志,只有他生前亲手栽的几棵大树陪伴庇荫着他。
伟人和名人不只出于大国。只要人类奋斗的地方,一个民族抗争苦难的地方,就会有杰出人物。越南民族解放的领袖胡志明崇高的品格和不屈的意志令人景仰,他在遗嘱中说:感到遗憾的是不能再为人民服务更多一些。他的坟墓建在河内巴亭广场,红色花岗岩石碑上镶嵌着他的一句名言: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为珍贵。此外,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的季米特洛夫(他的《最后的演讲》闻名于世)墓、缅甸仰光的昂山将军墓也闻名于世。
作者:高级编辑、资深报人,原全国城市广电协会会长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