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文工团 专场文艺演出部分节目在线展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国庆在线专场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专场文艺演出在哈飞文化馆广场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在道里区文化惠民大舞台第二次绽放艺彩

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 李嵘音乐作品演唱会在哈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雁之声艺术团 在平房翠柳公园进行大型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举行2022道里区文化惠民首场文艺演出

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 作家王照碧新著《碧水空明》作品研讨会在哈举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哈佛中国艺术实验室落地上海,首个项目聚焦《牡丹亭》

哈佛中国艺术实验室落地上海,首个项目聚焦《牡丹亭》

2020年01月04日 11:35:30 来源:澎湃新闻 访问量:1834 作者:李梅
一个是精于用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化为艺术,并以创意艺术实践催化激活学术研究的实验室;一个是以金丝楠木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造物为良的法度与风骨融入器物营造之中的书房。当二者结合,在高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文明与古代的文明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碰撞?会诞生什么样的新艺术形式?
1月3日,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项目基地揭牌仪式在位于上海闵行区的楠书房举行。“人文、艺术、技术相结合是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CAMLab)的发展方向,未来,CAMLab与楠书房将会有更多的合作。”哈佛大学教授汪悦进在揭牌现场说道。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项目基地揭牌仪式
澎湃新闻获悉,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CAMLab)属哈佛大学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简称 FAS),由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终身教授汪悦进 (Eugene Wang)创立并领衔,是整合尖端学术研究与多媒艺术创意的国际平台,开启中国文化艺术想象时空的跨界实验基地,熔铸精神维度文化体验的艺术展示空间。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CAMLab)将致力于用高科技把中国传统文化以多媒体整合,让传统文化和学术能以各种新形式呈现。
揭牌仪式现场
对于为什么要办CAMLab,汪悦进在现场举了几个让他很触动的案例。他说:“第一个案例是几年前在华盛顿的中心地带办了一个敦煌展览,这个展览在一个大帐篷内用虚拟的方式展出了敦煌的石窟内容,营造了一种虚拟的体验。当时我去华盛顿开会,这个展览所有的票全部发完了。展览没有用一件艺术品,但吸引的观众却超过了近十年华盛顿所有展览的参展人数,盛况空前。第二个案例是法国拉斯科壁画做的一个虚拟展,在全世界各大城市巡展,引起了很大的关注。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说给我传递了一个很强烈的信息,即新一代的观众对新的空间的体验,尤其是对佛教的艺术、佛教的心灵空间的体验有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一般的艺术品和一般的展陈方式所不能承担的。第三个案例是日本的teamlab,它创造了一种文化,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为了享受teamlab的创作环境,可以放弃自己的高薪,来到这里。那么纵观这三个案例,都有成功之处,但是我认为其中对人文内容的揭示还可以有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我就想做这样一个事情。”
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在揭牌仪式现场介绍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CAMLab)
楠书房因景仰紫禁城内“南书房”而得名,为养云安缦数十栋复建老宅之一。也是传播中国传统书房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机构。在古代中国,书房是文人安身立命的场所,是开理、遣⼼养气、涤荡心志的饱满生命之所。康熙皇帝设立“南书房”亦于在书房向翰林们学习中国文化,向外国传教士们学习几何、天文、西方艺术。如今的楠书房延续了古代的“南书房”海纳百川的精神,善于以器物、各种文化项目及高贵生活方式来传扬中国传统书房士大夫文化。这种让人们重拾文化、怡情养性、体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理念,和CAMLab的理念及价值观不谋而合。也因为这一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让双方今天走到了一起。
楠书房
据主办方对澎湃新闻介绍,《牡丹亭》是CAMLab与楠书房合作的第一个项目。《牡丹亭》(《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据悉,此次合作的《牡丹亭》,其核心概念是用器物揭示牡丹亭背后的精神和想象空间,提炼中国物质文化元素,给观众留下一个特殊的体验。
楠书房内景
楠书房总裁高辉珍来自于汤显祖的故乡江西抚州,她在现场表示,推广《牡丹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汪悦进教授和她及团队探讨CAMLab与楠书房共同研究的项目时,《牡丹亭》成为了双方共同最好的选择。
楠书房内景
“未来,CAMLab与楠书房还会有更多的合作。”对于何以与楠书房合作,汪悦进在揭牌仪式现场以在CAMLab完成的一个的小项目来给出了他的答案。他介绍道,在这个小项目中,一位当代艺术家把纸张、泥土等材质混合起来做了一个实验,无意中发现用这些材质可以混成一种新的媒介:首先把纸张、稻草、泥土混烧制成陶块,把陶块扫描,然后用电脑拼接成新的媒介,再把它印到纸张上。整个过程可以说完成了从稻草到稻草的循环和转变。“其实这种探索在上世纪初西方美术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时,有一批有识之士就以如何用中国文化开辟中国的文化之源,使之与西方的雕塑、绘画对话为出发点,用纸张、奇石等媒介作过一些探索,但当时没有彻底做下去。如今在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位艺术家延续下来了,所以也可以说是完成一百年的一个梦。”汪悦进如此说道:“然而,这个项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条件有限,所以就想如果有楠书房这样一个空间来展示,有能力、有空间,那么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把这种新的媒介推向新的高度。”
楠书房内景
楠书房内景
据CAMLab提供的资料,实验室初启项目包括以学术研究驱动的创意策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剧场(virtual theater)研发、实验性艺术影视创作、网络在线与纸媒的交涉出版等。目前正在研发制作的项目包括物剧《牡丹亭》(Peony Pavilion: An object play),整合建筑模型、手工制作、与虚拟投影(video mapping)等不同虚实介质,尝试将传统中国戏剧真幻互融、虚实相生的情景与二十一世纪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语境做一对接;史诗艺术片《奔月》(To the Moon) 整合历史影像素材和实验性音画交响,追溯大陆出生、后移居台湾的现代水墨艺术开拓人刘国松从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到超越升华艺术境界的心路历程,重构二十世纪一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艺术史诗;多屏装置《心窟》(Mind in the Cave) 借大型多屏的沉浸式空间演示敦煌北魏石窟壁画雕塑后的禅思冥想的时空;多媒展览策划《帝释珠网》(Indra’s Net)化学术研究为艺术创意,以多媒装置呈现中国中古华严世界的宇宙想象:帝释珠网、微观宏观相互辉映,须臾三千;实验影像《天女散花》融表演艺术与建筑雕塑互动,将传统表演艺术置入多媒时代的新视野;影像装置《面具》借中国当代艺术名作《第二状态》的原模特的面容重塑过程,探索具象与抽象、可视面容与面具背后不可视主体精神空间之间的扑朔迷离的关系;展览《火梦》(Fire Dream)展现当代实验艺术家用纸浆、泥土烧制陶块后再以数码重组、纸上呈现虚拟湖石的循环过程,以虚实相生来透视生态艺术的一种可能。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百花齐放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