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音乐经典 > 百花齐放网 | 与“哈夏”相生相随的音乐之路

百花齐放网 | 与“哈夏”相生相随的音乐之路

2024年06月08日 00:10:50 来源:黑龙江日报 访问量:602 作者:唐李
我用粗朴的劳动号子衬托原有的曲调,这种律动,如海潮如万马,沉浑昂奋
与“哈夏”相生相随的音乐之路

2008年5月6日省歌舞团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杨人翊的交响诗《黑土》,卞祖善指挥

祝贺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成功

唐李

作曲家杨人翊的名字与“哈夏”差不多是相随始终的,他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作品如合唱《采一束山花献给党》、《喊一声北大荒》、独唱《我的哈尔滨》,还有他的歌剧《焦裕禄》及响誉海内外的交响诗《黑土》等等大型音乐作品都是最先在“哈夏”上唱红的。2002年,杨先生从哈尔滨歌剧院退休。如果说之前,为“哈夏”写作品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出于完成“任务”,那么,退休后,他的影子在接下来的“哈夏”上并未淡出。《我的哈尔滨》,以及目前在海军中极为流传的《走向深蓝》,都是他的自由创作。不久前,他创作的管弦乐《节庆》在纪念哈尔滨解放七十周年的舞台上,成为惹人瞩目的乐曲。

杨先生说,我这辈子的音乐创作注定了与“哈夏”相生相随,“哈夏”与我的音乐之路是两条平行的轨道。

杨人翊原藉是福建人,生于昆明。小学四年级时随父母来到哈尔滨。父亲特喜欢京剧,家里收藏了不少老式胶木的京剧唱片。高中时他对音乐有些走火入魔,竟写起歌来。一个偶然机会听说哈尔滨艺术学院即将招生,正合了他的心愿,没想到真就考上了。1961年他大学一年级,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就是在这一年启动的。他是当年青年宫开幕式的观众。从此,他与“哈夏”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了漫长的音乐之旅。

1964年春,他还是在校的学生,就参加了哈尔滨市委宣组部组织的文化工作队,到巴彦等周边县城慰问演出,演出队汇集了音乐界戏曲界的张权、李书年、梁一鸣、赵鸣华、郭艳芳、汪立三等名人,他被选为随队作曲。一路经常在室外演出,条件较差,但场面极热烈,所受的欢迎出乎大家的意料。词曲作家也受到感化,大发灵感。郁文的开山词作《大海航行靠舵手》就是在那次下乡创作的,当时市委宣传部领导看了该词后说到:这首歌词只有一段词,要用的话还得加一段词。没想到最终郁文坚定地凭这一段词,将歌曲唱红了全国。这次下乡演出,杨人翊谱写出了《俺们队的小会计》女声小合唱,在同年的第三届哈夏由哈尔滨艺术学院女小合演出。这首歌曲也于当年由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杨人翊第一次拿到了作曲稿费,这是他终生难忘的。

1965年离校前夕,杨人翊和老师蒋祖馨,及方智诺、王家驹、暴侠、高扬等人接到第四届“哈夏”的创作任务,合作为动力工人写部五个乐章的组歌,取名为《动力工人在前进》。杨先生回忆说,今天想来这是极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创作组人员互相并未通气,有的作者我十几年后才相识,并且至今我也不知谁是这位天才的组织者。但是这个作者隔离组合的作品竟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当年“哈夏”的重头戏,长影还特地为此作拍了专题片。

1966年哈夏中断,杨人翊毕业支援“三线”去了西北。七年间,杨人翊并没沉寂,而是大量收集汲取西北音乐营养充填自己的空白。1978年,他回到哈尔滨,调到哈尔滨歌剧院。1979年,中断了12年的“哈夏”恢复。

这一年,杨人翊创作了女高音独唱歌曲《和平玫瑰之歌》。歌曲取材于1973年美国朋友欣斯德尔夫人从加利福尼亚带来两只“和平玫瑰”,这是象征着和平友谊的花朵,1978年5月邓颖超同志又将这中美人民友谊之花还赠了来访的美国友人。这是一种情感的象征,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气息。正是在这个立足点上,杨先生写出了自己复苏的第一只曲子。“哈夏”期间,这首歌由歌唱家贺欣演唱,她的演唱升华了这首歌曲,这首歌带还传到了美国。此外,这届“哈夏”杨人翊还与沈正钧合作,创作了女声小合唱《让我们相逢在哈尔滨之夏》。歌曲由哈尔滨歌剧院女小合演出,当年由中国唱片社出版唱片发行。

1981年,胡小石新创歌词《采一束山花献给党》,拿给杨人翊看,杨连呼“绝妙好词”。杨先生说,作曲就是这样,一首好词必然带给你莫名的冲动,灵感迸发,曲子几乎一气呵成。在当年的“哈夏”上,由张金香演唱,获得征歌一等奖。2001年他又将此独唱歌曲改写成混声合唱,在原有的旋律上,配以层层推进呼应,这首党的颂歌不仅在当年“哈夏”合唱比赛获作品一等奖,同年11月由文化部在威海举办的“山花杯”全国老年合唱比赛中,该作又获得“山花杯”大奖,至今这首合唱在哈市许多合唱团仍作为保留曲目。

1991年凭借杨人翊在西北七年生活的底子,他将积累的大量西北音乐素材,用于创作了大型歌剧《焦裕禄》。当年文化部将该剧调到北京演出,该剧目获得文化部奖励,并在全国歌剧界召开研讨会,反响较大。

交响诗《黑土》虽然成型于1987年,但却在杨人翊胸中酝酿了多年。其音乐主题源自1982年他到乌苏里江四排(赫哲乡)采风时,所采录的赫哲族著名歌手葛德胜演唱的说唱音乐“伊玛堪”。杨人翊的朋友剧作家沈正钧听了这部交响诗后,用诗概括其感受:

“从织锦般的江南水乡走来,可以看到四尺耙翻起的泥土是灰的;

从雷州半岛葱翠的甘蔗园里穿过,脚底沾的泥土是红色的;

爬上春风初度的陕北高原,随手抓一把泥土是黄色的;

只有到了这里,泥土是黑的,黑得发亮、黑的流油,既古老而又年轻。”

交响诗于1987年6月脱稿。1988年指挥家刘克纪指挥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在“哈夏“上演,同年由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指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队在京录音,作品在该年度获得了黑龙江省第二届天鹅文艺创作大奖。1991年10月22日又由刘克纪指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滨海广播交响乐团在海参崴演出。1998年,杨人翊对乐曲进行了修改。2000年再度由刘克纪指挥哈尔滨交响乐团在”哈夏“复演。并于2007年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赴俄罗斯海参崴演出该曲。2008年5月6日“中国首届交响乐之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中央要求每省推荐一部交响乐作品参演,我省由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在著名指挥卞祖善指挥下上演了交响诗《黑土》,获得好评。

1998年省电视台黄凯导演约杨人翊为歌曲《喊一声北大荒》创编为无伴奏合唱。杨先生回忆说,这首歌所呈现出的阳刚血性,我胸中是有应合的。我虽出生在南方,但根却是扎根在这片黑土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到西北工作了七年,再次回到这里时,我却感觉到对这里竟是那般眷恋。正如歌词:“喊一声北大荒能喊出纯真坦荡,喊一声北大荒能喊出热泪两行。”我用粗朴的劳动号子衬托原有的曲调,这种律动,如海潮如万马,沉浑昂奋。也是一气呵成,如释重负。黄导竖起大拇指说:“绝对是精品!”我原本就对写作合唱曲情有独钟,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难度在于易于模式化,不能扑捉到时代正在酝酿的氛围和命运感。2001年10月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合唱比赛中,哈尔滨歌剧院合唱团在陈光辉指挥下将此歌作为参赛的重点曲目,当演唱刚结束时评委中竟然有人破例为之鼓掌。这个合演曲目赴俄罗斯演出时,曲后掌声长达五分钟。在诸多合唱比赛中,这首合唱曲也因其难度和分量而多被全国一些颇具实力的合唱团选作参赛曲目,后来作为北京北大荒合唱团的经典保留曲目,他们把《喊一声北大荒》视为合唱团的团歌。2002年夏该团将《喊一声北大荒》录制为CD碟,这首歌成为了该专辑中的主打曲目。2006年北大荒合唱团访美演出,他们演唱了这首合唱,为多年未见的“荒友”,也为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朋友,来自联合国总部的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各国外交和工作人员,以及久居纽约的知青代表与北大荒合唱团激情互动,更以浓浓的亲情感染了海外游子和外国友人。演唱之后观众掌声不断,在欢呼声中演员与“荒友”们挥手问候,激动得泪流满面。这首合唱作品荣获了中国政府广播征歌金奖第一名、中国合唱节优秀作品奖、省精品工程奖等多项殊荣。

杨人翊说,2002年我从哈尔滨歌剧院退休,从繁杂的事物性中解脱出来,创作也迎来了巅峰。一些作品如交响合唱《走过百年》、2004年获省新剧目展演作曲一等奖的为话剧《秋天的二人转》配的音乐,亚冬会开幕式主题歌《这个冬天要飞翔》、《中华丹青》、殷秀梅演唱的《祝福哈尔滨》、张咪演唱的《北国的冰》,管弦乐《节庆》等都创作于这个时期。2005年创作唱响社会的《我的哈尔滨》,这首歌是为哈尔滨市建制100周年大型晚会《走过百年》创作的,后来又在中央“同一首歌”晚会上演唱,并由中国唱片公司于2009年出版CD在全国发行,该歌还获得了2006年市政府第七届天鹅文艺大奖。最近的反映军旅生活的歌曲《走向深蓝》,在海军中广为流传。

杨人翊虽已步入老年,但他仍然精力旺盛,笔耕不缀,目前正在酝酿一部大作品写作,我们期待他的新作问世。


原文2016-07-16刊发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百花齐放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