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起舞迎新岁
雨燕翩飞报春来
从蛇行千里说起
白衍吉
飞龙腾云而去,金蛇悄然而来。一年一度热闹喜庆的农历中国新年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即将结束,人们依然回味那欢天喜地的节日氛围、浓浓的年味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时光。而要说新年里热议的话题,总书记新年贺词中的“蛇行千里”,应该是离不开的祝愿新语。
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大多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与地理范围之内,有些特殊物种因为生存或繁衍的原因,在生存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穿越遥远的空间,完成规模宏大的“迁徙”,比如北极燕鸥、太平洋鲑俗称大马哈鱼、非洲大草原的角马,它们与生俱来的DNA使它们不避生死,穿越空间,完成一次又一次生命的奔跑、磨难与轮回。许多种类的候鸟年复一年由北向南,由东到西。东北虎从俄罗斯远东穿越千里林海山岭到达我国东北黑龙江和吉林呼啸于山林繁衍生息。而蛇类这种爬行动物,没有脚和翅膀,它们依靠柔韧灵活的躯体,蠕动、攀爬、盘旋和腾冲,在荒山野岭沙漠河湖等各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耐得住饥渴、干旱、寒冷,验证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引用俗语中并不常用的 “蛇行千里”这一说法作为良好祝愿,无疑是对中国农历蛇年的绝佳祝福,期望我们在这传统生肖的美好寓意下,发扬国家民族困境求生,发展求存,盘旋求进,坚持到底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新的愿景砥砺前行。
中华文明与蛇的关系渊源久远,传说始祖女娲和伏羲皆是人首而蛇身,出土于晋唐时代遗址的织绵生动的刻画了这一传说,一男一女两位神人女娲和伏羲,蛇身蜿蜒缠绕象征生命与繁衍,各自手持“规”、“矩”,代表礼仪、法规,周围则跟据方位,刻画着日月星晨的形象,表明先民宏大、写实的宇宙观。在我国的远自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发掘与民间收藏品中,各种铜、金、银、玉、陶、瓷等不同材质的器物、饰品上,都能看到蛇的形象,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龙,就拥有蛇的躯体,寓意着灵 动与变化,而蛇也因此被称为小龙,但更常见的民间称谓是“长虫”,古人曾把动物称为虫,《水浒传》中武松井阳岗打虎,书中说的“大虫出没”其实指的就是曾伤人的老虎。蛇则因其体型细长被称为了“长虫”,这个叫法至今在一些地区的俗语中仍然沿用。在我们的先民早期的生活状态中,以他们熟悉或亲近的动物发展着类似图腾崇拜的文化,后来最早到西周时代,被当时的历法系统借用并承袭下来,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这是我们今天十二生肖的前身,其中的动物也有所变化,但全部都包括机敏灵动的蛇在内,最早与现代十二生肖完全相同的记载,见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作为地球上生存千万年的古老物种,许多蛇类拥有异常的本领,那就是致命的毒牙,毒牙中心有孔,会喷出雾状的毒液,它们在攻击或捕食的时候凶猛残忍,常常出其不意,有时甚至会主动攻击人类,著名的毒蛇如眼镜蛇、七步蛇、竹叶青等等毒性极强,一旦被咬救治失时,常常致死,成语:“蝮蛇螫手,壮士断腕”,可以说明蛇毒之可怕。由于有过袭击人类的“案底”,蛇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自然受损,许多贬义词里都有蛇的参与:“蛇蝎心肠”、“蛇眉鼠眼”、“牛鬼蛇神”、“杯弓蛇影”、“引蛇出洞”、“打草惊蛇”等等。蛇在外国文化及文学作品中也缕缕现身,占有显著位置 ,古希腊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心地善良的农夫怜悯一条已被冻僵的蛇,用体温使它苏醒复活,可那复苏后的毒蛇迅速摆动身体、吐出信子,并快速狠狠咬了农夫一口。虽然农夫用尽最后的气力砍死了可恶的毒蛇,但最终还是因为不分善恶的怜悯丢失了宝贵的生命。这个生动的寓言故事直到今天仍然在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中间流传,可谓佳作,然而一切出于本能行为的蛇类却从此背上了忘恩负义的恶名。其实蛇类本身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凶恶狠毒,多数其实胆子很小,一些漂亮的无毒蛇甚至被当作宠物呵护、喂养。正所谓“否极泰来”,动物也是多面性的,如果善加利用,蛇其实混身是宝,蛇皮可多用,蛇蜕、蛇骨皆可入药,而蛇毒制成的药剂,更是具有镇静安神的特效良药。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而且拥有强大的包容性。在浩瀚如烟的历史文献、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成语典故之中,与蛇有关的内容可谓比比皆是,《山海经》中,有“巴蛇食象”之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形容好友怀素的草书出神入画,如同被赋予了蛇的生命一样自由潇洒。我常想起新闻界老前辈原人民日报社社长,罹难于文革时期的史学家、诗人与作家邓拓,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一生辞采华章为人称颂,他的名句,“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广为传颂,这是在动乱年代中,一代文人、知识分子的泣血之作,诠释了一代新闻人的社会良心、人品才学、责任担当与抗争不屈。
除了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成语典故以外,中国古代的小说、戏剧更为人类精神文化宝库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优美篇章,歌颂跨越前生今世,忠贞爱情的《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千载,感人至深。故事最早起于唐代,在民间流传久远,可谓集体创作,经明代作家冯梦龙编纂整理后,收入其作品《警世通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了清代便已家喻户晓。传说中的白蛇白素贞和青蛇小青,本是峨嵋山上修炼千年,最终得以羽化飞升获得人形的蛇仙,姐妹不远千里来到西湖断桥,不期而遇公子许仙,发现他竟然是前世搭救过自己性命的那个前世牧童,恩情与爱意萌生,在烟雨朦胧之中,许仙撑伞,两情相悦,成就千年爱情佳话。夫妻成婚以后,夫唱妇随相濡以沫,然而好景不长,西湖岸边,金山禅寺上住着一位道行高深的恶僧法海,他要灭绝人间真情,设计诱使白娘子吃下致命的雄黄,现出白蛇的真身,许仙惊吓而亡,怀有身孕的白蛇逃走,为救许仙复活,白蛇盗取天庭仙草并与青蛇做法,水漫金山寺,在生下一个男孩以后,终因神力竭尽而被俘,被法海收入钵内,压在金山寺雷峰塔下不能脱身。得救后的许仙思念白娘子,于雷峰塔下筑屋抚养孩儿,十八年后,孩子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回乡祭拜时,意外救出了压在佛塔下的母亲,这凄美奇异的故事至此美满结束了,但千百年来,这跨越生死、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感动着多少爱侣的心灵,使人深受善良、情义、感恩、忠孝中华美德的教化。
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 ,十二生肖和二十四节气有着丰富的人文与气候内涵和传统习俗,是独特的知识体系。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将中国春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意味着为全世界的认同,成为全世界文化交流和共迎新年的喜庆活动。新春庆盛世,最美中国年。今年过年电视晚会精彩纷呈、有新意有亮点,光声电的舞台一派辉煌耀眼,我看了央视、北京卫视、天津卫视、东访卫视和中国文联百花迎春文艺晚会,多台节目中都有金蛇狂舞、蛇舞祥云迎新春的舞蹈表演,优美热闹十分喜庆。其中金蛇狂舞的欢乐乐曲,是国歌的作曲者著名音乐家聂耳早年创作的名曲,欢快激昂的节奏,跳跃铿锵的音符,使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要跟着那欢快的节拍翩翩起舞。喜庆祥和的农历春节即将结束,它也宣示着崭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百年变局恢宏壮丽,国家富强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天翻地覆,亚冬会遇上中国年,哈尔滨冰雪燃情,盛况空前,赏元宵明月朗照夜空,看神州大地展现无限生机,我们万众一心一定会实现中国梦铸就新辉煌!
作者:高级编辑、资深报人,原全国城市广电协会会长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