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著名作家李晓明
我和李晓明老领导相识是缘分,源于《平原枪声》这部小说。自1997年相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由相识到相知,成为挚友。多年交往,我在李老身上学到了很多。
李老是我心中十分敬仰的老领导、老前辈。自从我看了他和韩安庆合作写的《平原枪声》,深感他很了不起。
请看李晓明的简历。
李晓明,原名李鸿升,又名李明远。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程杨村人,生于1920年12月。中共党员。1937年肄业于枣强县简易师范。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并于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肖张区委书记、枣强县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长、青委会书记、组织部副部长、县委民运部长、分区青年救国会主任、冀南五地委青委书记及青年营营长,旅宣教科长、中共枣北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中共大别山固始县委书记。建国后,先后任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主持工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南局农委办公室主任,广东省文艺创作室主任,湖北省文化局长,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艺术局局长等职。湖北省文联第五届名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第六届顾问,湖北省通俗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从1956年起,开始进行业余文艺创作。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平原枪声》(合作)、《破晓记》(合作)、《风扫残云》(合作)、《暗线谍影》(合作)、《歇官亭》,中篇小说《追穷寇》《小机灵和他的伙伴们》《烽火红缨》等。
195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代表作《平原枪声》(与韩安庆合作),小说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与喜爱,60年代,该小说几乎家喻户晓。1978年,经他修订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平原枪声》。
《平原枪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版再版,出版了数十个版本。天津、河北、辽宁美术出版社还出版了连环画版本。还改编成为评书、电影、六集电视剧、二十八集电视剧,在全国上演播放。它教育影响了全国的几代人,1959年,李晓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又一部长篇小说《破晓记》,是描写解放战争期间,游击队战斗生活的。197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追穷寇》,反映了1950年新区的剿匪斗争。
2007年12月23日,李晓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我又是怎样和李老相识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1997年10月,我和夫人回故乡——河北省枣强县,一晃又3年没回老家了。我自1965年12月当兵离开故乡,在外几十年,工作之余不忙的时候总是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自己出生的地方,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常走过的老道儿、那棵歪脖树、水坑(池塘)边、水井旁、菜园、瓜园、美丽的田间……
回到故乡,我每次都要到枣强县城看一看,到县城县政府办公室看望老乡、好友魏长宝。这次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书——《枣强县文史资料》,我随手翻了翻,这一翻使我爱不释手不想放下,因为我热爱家乡,很关注家乡的发展,对故乡过去(历史)发生的一些事情很感兴趣。长宝看我很喜欢这本书,就给他的好友、县政协田运实科长打电话,田科长带我到资料室,把有关枣强县的文史资料找了几册送给我,这意外的收获使我特别地兴奋,不但收集到反映枣强县情况的文史资料,同时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田运实。
我把书带回家,很感兴趣地看了起来,当我打开第6辑,看到目录上的王世德、吕静写的中共枣强县县委书记李晓明时,眼睛一亮,心情十分激动,这不是著名小说《平原枪声》的作者李晓明吗?我立即把书翻到26页读了起来,近6000字的文章,我一口气就读完了,然后又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有人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呀?”是因为我对“李晓明”这个名字太熟悉了,对李晓明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是一名著名作家,先后出版了《平原枪声》等7部著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在我的故乡枣强县任县委书记,《平原枪声》这本书写的就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的亲身经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说起来,50—60岁的人大多数都读过这本书,书中的英雄人物马英、苏建梅、王二虎、赵振江、老孟头及打入敌人内部的郑敬芝,提起来大家都知道,可以说60—70年代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本书也是我从小到大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农村书籍少,能看本书太难了)。有句成语叫“废寝忘食”,什么叫“废寝忘食”?我当年在看《平原枪声》小说时体会到了,也加深了对“废寝忘食”这句成语的理解,在到地里劳作时带上这本书,休息时看;吃饭时,边吃边看;晚上在小煤油灯下看到深夜。一本长达39万多字的长篇小说,我就这样很快看完了。看了一遍还觉得不尽兴,借的书因还有很多人在等着看,我只好把书还了回去。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这本书写的太好了!第二天,我骑上自行车往返跑了100多里路,到枣强县城新华书店(当年书店在县城北大街东侧)专门去买《平原枪声》。当我对售货员说买《平原枪声》时,真没想到,得到的回答是“没有”。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重复了一遍:“《平原枪声》有吗?”售货员说:“没有,真的没有。”当时,我想的太简单了,我心想,《平原枪声》小说写的是反映枣强县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杀敌抗战到底的真人真事英雄故事,为什么枣强县就没有呢?我很失望。结果是骑车跑了几个小时,中午饭也没吃,空手而返。
《平原枪声》这部小说有多种版本,还出版了几个版本的连环画,还有编成评书说的、唱河南梆子的,总之,《平原枪声》中的英雄人物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扎根了。我经常想,如果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李晓明、韩安庆该多好!如果认识作者能了解小说中的英雄人物的情况该多好!这些书中的英雄人物的原型又都在哪儿呀?这一想法在我心中压了几十年,这下可好了,县文史帮了我大忙。书中说到作者李晓明现在在武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部队挺进大别山,南下渡江,转战在长江一线战场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区委书记、市委党校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市委书记任校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等职,后来在湖北省委宣传部离休。有了这一线索,我就给湖北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去信联系,真没想到联系上了,还收到了回信,我几十年的心愿就这样像梦一般地实现了。
我给李老写去的第一封信,就请李老给我邮来一张照片,写一幅书法作品,李老回信按我信中的请求都办到了,作品真的邮来了,李老书写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书法作品,写得很好。李老的照片、李老全家人的照片也邮来了。接到李老的回信和作品,欣赏李老的墨宝,使我激动万分,兴奋极了。从此,我和李老电话、书信交往不断,已有10年之久。因李老近80高龄,耳朵有些背,打电话不方便,便以相互通信交流为主。自我和李老相识后,我收到李老信件有60余封,这数十封信件可以说十分珍贵,已成为很宝贵的文史资料。在这10年中(1997年10月—2007年12月)信件来往不断,我给李老去信,李老必复,没有一次没有不回信的。这一点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有时一封信写10余页,落笔时说“凤来,写的手都疼了,就写到这里吧。”
我和李老通信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我提出问题,由李老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李老参加抗日战争的战斗的经历,李老的著作及出版情况,特别是反映枣强县抗日战争的战斗故事《平原枪声》,小说的写作和出版的经过及他和韩安庆是怎样合作的。李老谈起了他对韩安庆的评价,还谈到了安庆是怎样搞对象的(说起来,韩安庆还是咱哈尔滨的姑父呢)。《平原枪声》中,哪位是真名真姓?书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又是谁?马英的原型是谁?打进敌人内部做地下工作的郑敬芝和郑润芝是不是一个人?苏建梅、王二虎、赵振江、老孟头、卖馍的老侯等原型是谁?大汉奸、卖国贼刘中正是怎么回事?杨白顺又是谁?书中反映的主要英雄人物及反面人物原型是谁?哪一位是真人真事,哪一位是虚构的?总之,小说中的一些情况,我现在了解的基本差不多了。因此,也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平原枪声》这部著名小说的了解。
经过和李老多年的书信交往,心想我一定去看望李老及全家人,了却我的心愿。2001年8月,我和夫人到韶山——长沙——张家界——长江三峡旅游,9月2日,从宜昌乘汽车去武汉,专程去看望我多年思念的李老及全家人。9月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李老家,受到了李老全家人的热情招待。看得出,我和夫人淑棉的到来,使李老很高兴。李老先打开空调,又从冰箱拿出饮料,还亲自打开让我们喝,忙了好一阵子才静下来,我们拍合影留念。可惜的是,和李老在一起面谈的时间太短了(由我写出想问的问题,李老回答)。李老夫妇留我们住下,我考虑到两位老人的年纪大了,不能给老人添更多的麻烦,就没有久留。我们告辞时,李老说:“凤来,你来我也没什么准备,送你两盒茶叶吧(后来,茶叶我喝了,茶盒却一直珍藏着,留作纪念)。”两位老人都年事已高,从楼上送我们到楼下,并送出好远才止步,当我们走出很远回头看时,李老老俩口还站在那里向我们招手,这难忘的一幕,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心里。
我和李老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按李老夫人说“咱们是忘年交了”。李老给他的战友郑书考写信说:“我和凤来是挚友”,我去石家庄看望郑老时,他还把信拿出来给我看。我和李老相识成了忘年交,这要感谢枣强县政协出版的文史资料;感谢为县文史做出贡献的同志;特别是王世德、吕静两位先生(我和王世德先生经常通信联系);还要感谢帮我收集资料的魏长宝主任、田运实科长。通过县政协文史办结交了李老,又通过李老的介绍认识了书中的原型人物及当年在一起参加抗战工作的战友:马英原型之一刘英,打入敌人内部的郑敬芝的原型郑润芝之子郑书考,曾任县大队副大队长的张静(马英原型之一),领导统战工作的王俊、赫光之女(当年的小八路)、在枣强抗战时期工作多年的女儿赫建中,解放后来哈尔滨市工作的担任平房区区长的杨化民等同志。和这些前辈交往,使我感受很深,很受教育,很受鼓舞,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功臣,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永远不会!
赞孙校长杰作
退休返乡著文章 枣强历史永不忘
抗战战略位置重 兵家必争胜我方
感恩统帅毛主席 众将指挥最得当
千军万马打天下 红旗高展日灭亡
曹光荣
2022年4月11日于哈尔滨
喜阅凤来大哥的【回故乡系列文章】枣强在抗战时期的战略位置(34)有感。
2022·4·16肖瑞发
《特定产物》
反动的会道门,滋生有土壤群。
那个年代写照,妖魔鬼怪难逃。
都身为中国人,对比识谁最亲。
历史永不能忘,披荆斩棘远方!
喜阅孙大哥的【回故乡系列文章】枣强出现的各种会道门(33)下有感。
2022·4·16肖瑞发
孙凤来:1946年5月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魏洪流故村人,中共党员,1965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战士、班长、指导员、教导员、学员大队大队长(副团)、处长(正团),武警哈尔滨指挥学校副校长等职,1988年12月20日被授予上校警衔。1996年4月在武警部队退休 。
退休后,全身心投入社会公益活动。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喜欢收藏、旅游、摄影。
原为黑龙江省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黑龙江省红色收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散文诗创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等。
主要藏品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书籍及红色书刊6000余册,其中毛泽东诗词400多个版本。1996年4月,无偿捐献给国家两件珍贵藏品,其中“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自2008年7月以来,收集收藏了取之于全国各地的国土标本103瓶,堪称珍品,其意义深远。
1999年8月1日,创办了“中国革命战争史料家庭收藏馆”,义务对外开放。多年来,参加省、市有关单位和社团组织举办的各种红色收藏展览60多次,其中个人办展30多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中国文物报》《人民武警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生活报》《老年报》《晨报》《家报》等数十家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2011年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专著《回忆也甜蜜》。
2017年6月,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专著《踏遍青山人未老》。
2018年3月,将多年收藏的有关雷锋物品无偿地捐献给了哈尔滨市华德学院,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将雷锋藏品创建了雷锋纪念馆,常年对校内万人师生开放、为育人支撑,对外辐射哈尔滨新区,服务龙江红色文化教育。
2019年3月5日,被聘任为哈尔滨华德学院雷锋纪念馆名誉馆长。
2019年5月21日,将几十年收藏的《平原枪声》作者李晓明书法、往来50多封书信、书籍(其中《平原枪声》小说二十个版本),和抗战的数百件(册)文物和物品,无偿捐献给家乡枣强县。
2019年6月12日,被哈尔滨华德学院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客座教授,并有学校创办人顾德库校长在全校召开的大会上亲自颁发证书。
2019年9月9日,主编56个民族书写《毛泽东诗词书画作品集》出版发行,该书填补了中华文化宝库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2019年6月—现在,在道里区星光耀社区举办“传承家风展”。
2019年9月—现在,“庆祝建国70周年,56个民族书写毛泽东诗词书画作品展”在哈尔滨华德学院图书馆开幕。
2021年4月,与老伴霍淑棉、长子孙洪胜专程到山西省晋城县寻访《平原枪声》小说王小宽原型的故居。
2021年5月,主编《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著名作家李晓明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集》由政协枣强县委员会出版。
2021年获得由国家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近年来,多次赴枣强进行《平原枪声》小说背景地寻访,正在撰写《平原枪声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