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哲学意蕴
■陆振兴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诗词,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诗词哲理化,是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色,也是毛泽东诗词备受人们喜爱、具有永恒魅力的重要原因。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毛泽东在《实践论》《论持久战》等著作中,反复强调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要自觉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强调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发挥人在改造世界中的主体性作用。同样,在毛泽东诗词中,也处处体现了独立自主的探索实践精神和历史担当。
1925年秋,毛泽东写下《沁园春·长沙》。词的上阕,诗人通过对祖国秀美山川的描绘,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怀,发出国家命运由谁主宰的呐喊:“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如同诗人感受的那样,多姿多彩、美丽辽阔的祖国是每一名中华儿女的骄傲。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在这个历史关头,中国向何处去、如何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就成了每一位有识之士必须回答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下阕,诗人对这个问题作出响亮回答:“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此时的毛泽东,正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劳苦奔波。这首词表达了他和老师、同学、战友们担当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大任的豪情壮志,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共同心声。就像他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的那样:“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1927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这年春,毛泽东写下《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担忧,也表达了不畏艰难挫折、誓将中国革命推向前进的坚定信念。后来,诗人对这首词作了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二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他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用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诗词创作中,他也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统领创作,讲述用唯物辩证法解决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实际问题的科学逻辑。
1931年,毛泽东先后写下《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这两首词,反映的是红军面对强大的敌人,以“气冲霄汉”“枯木朽株齐努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气概,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战术,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两首词揭示了强与弱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道理,展现了革命征途上困难挑战与光荣梦想的辩证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1958年6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读到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两首诗歌颂的是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伟力,昭示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落后的旧中国转变为文明进步新中国的辩证发展的真理。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在反抗反动派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中,创造了历史,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坚定的人民史观,不仅旗帜鲜明地著述于他的文章中,也浓墨重彩地浸润在他的诗词里。
1956年6月,毛泽东视察武汉,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词中写道:“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写下《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些诗词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创造的丰功伟绩,赞美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繁荣发展的光明前景。在诗人心中,人民群众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毛泽东酷爱读史。1964年春,他写下《贺新郎·读史》:“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这首词,是毛泽东人民史观的诗化表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诗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历史作出的生动诠释。毛泽东读史,感受到的是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这个力量,虽经历代统治者的摧残压迫,但从未被压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充分爆发出来,创建了一个伟大的新中国,也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诗词,处处充满着辩证法,充满着唯物论,其浓烈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融为一体、相映生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诗词有机结合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