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文工团 专场文艺演出部分节目在线展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国庆在线专场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专场文艺演出在哈飞文化馆广场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在道里区文化惠民大舞台第二次绽放艺彩

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 李嵘音乐作品演唱会在哈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雁之声艺术团 在平房翠柳公园进行大型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举行2022道里区文化惠民首场文艺演出

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 作家王照碧新著《碧水空明》作品研讨会在哈举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音乐经典 > 百花齐放网 | 聆听不朽的旋律

百花齐放网 | 聆听不朽的旋律

2025年01月11日 04:45:5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访问量:145 作者:孙现富

玉溪市主要廉洁教育场所分布示意图。 制图:赵嘉文

聂耳文化广场鸟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玉溪花灯戏《山茶花红》剧照。 玉溪市纪委监委供图

聂耳文化广场上的聂耳铜像。 资料图片

云南玉溪,一座因水得名的城市,古代就有玉溪河,《水经注》所记之桥水,明代文献中已称玉溪。“玉溪”意为溪水清净透亮,如玉带潺潺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片土地孕育出许多仁人志士、爱国英杰。聂耳,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玉溪人常说“玉溪是聂耳的故乡,聂耳是玉溪的骄傲”。

玉溪山水育英才

玉溪市红塔区北门街3号,一栋朴素、典雅的老式清代民居。青瓦、白墙,天井、木楼,典型的州城老宅风格,这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居。

庭院清幽,绿荫浓浓。来到聂耳故居,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聂耳的汉白玉雕像上,那么祥和、静谧。凝视着他炯炯有神的眼睛,我心情激动,耳畔回荡着那段让人心潮澎湃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玉溪山水育精英,义军一曲奋全民”,这句出自新中国第一任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诗,高度概括了聂耳与玉溪的关系。

聂耳1912年生于昆明,9岁之后多次回到玉溪。当这位少年第一次推开掩映在绿荫下的院门,眼里充满亲切和好奇。两层土木结构的旧式楼房,庭院里的花台、石磨、井栏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这座老宅是聂耳的曾祖父聂联登修建的,后留给聂耳的父亲聂鸿仪。1902年,聂鸿仪带家人到昆明行医,在甬道街开了药铺“成春堂”。聂耳4岁时,父亲病逝,母亲彭寂宽独自撑起“成春堂”。

母亲对聂耳影响很大。聂耳的侄女回忆,奶奶常对子女们说:“这个家、这个窝,虽然说没有金子、银子,但是要有骨气、志气。”她还经常讲《岳母刺字》《柳荫记》的故事。彭寂宽在傣族地区长大,不仅能唱各种民歌,还会唱当地流传的洞经调、花灯戏等,成了聂耳学习民间音乐的启蒙老师。这些曲调,就像一粒粒种子,在聂耳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难舍故土的母亲常带聂耳回玉溪。每次回乡,聂耳总会跑到北门街的琴师陈茂先那里,学习花灯戏、滇剧等。花灯戏是玉溪老百姓最喜爱的一种剧目,玉溪当地有俗语:“十个玉溪人,九个会唱灯,还有一个跟着哼。”民间曲调的旋律,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在他的作品中,很多都蕴含着“玉溪元素”。

踏上救国救民征程的聂耳,依然不忘故乡。1928年和1930年,两次随“玉溪青年改进会”回到玉溪,开展宣传工作。在玉溪乡村师范学校的操场上,他表演了《高矮人讲话》《卖花姑娘》等节目,还参加乐队伴奏,他的多才多艺给家乡人留下深刻印象。

玉溪河畔,古老的榕树枝繁叶茂、静默如画。不远处,传来阵阵富有地方特色的花灯戏曲调,动感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在耳畔久久回荡。在玉溪街头漫步,我仿佛理解了这位热爱家乡的游子。玉溪特有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聂耳的血脉,并深深影响着他。后来,聂耳用花灯戏曲牌《玉娥郎》改编创作了歌曲《一个女明星》,可见他对故乡的感情。

投身文艺为人民

在聂耳故居的展示柜里,我看到了一张聂耳音乐作品的年表。上面清晰记录着创作时间、曲名、作词等,在短暂的一生里他创作了35首歌曲和4首民族器乐曲。他的作品犹如号角,又如战鼓,奏响振聋发聩的强音。

我慢下脚步,仔细感受着这位音乐家的气息。了解了聂耳的成长史,才知道他没有进过音乐院校。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引起共鸣,是因为他内心蕴藏着对劳苦大众的悲悯情怀、对社会的责任感、对敌人的仇恨。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被她苦难的家庭和悲惨的遭遇触动。聂耳创作了《卖报歌》,反映了旧社会报童的艰辛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多年后,“小毛头”的原型杨碧君始终感动于这首歌。2012年,在上海组织的纪念聂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年过九旬的杨碧君用颤抖的手写下“《卖报歌》经典永恒”七个字,以表达对聂耳的缅怀之情。

在故居里流连,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聂耳对人民怀有深情,他经常跑到码头、工厂、贫民区,跑到劳动者、民间艺人中间,搜集素材,聆听人民心声。1932年6月,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我是为社会而生的,我不愿有任何的障碍物阻止或妨碍我对社会的改造,我要在这人类社会里做出伟大的事业。”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聂耳的作品是从内心迸发出来的,无论是愤怒的呐喊还是轻柔的低诉,都给予人们强烈的震撼和温存的抚慰。正如田汉所言,“他是自己真正站在了痛苦人民的中间喊出了他们的愤怒要求”。冼星海对聂耳十分敬仰,并给予高度评价:“聂耳先生摆脱旧社会的音乐环境,而创造出新时代的歌声来,就是他对中华民族新兴音乐的一个伟大贡献,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一种民族音乐。”

1933年初,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激昂旋律吹号角

1935年,中国共产党一边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一边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做殊死斗争。中华儿女需要一种能够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力量,在这个背景下,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应运而生。

为了让乐曲更加大众化,聂耳将中国传统五音的“宫商角徵羽”融入其中,将2/4拍大调式与进行曲风格相结合,注入浓厚的中国底色,迸发出雄劲刚健、节奏有力的旋律。

设计了整体曲调后,聂耳又对歌词的节奏进行精心处理。当时田汉被捕入狱,聂耳无法与之商量。“冒着敌人的炮火”这句,原文是“飞机大炮”,词汇拖沓,不好演唱,改为“炮火”。“起来”改为重复三遍。最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重复两遍,用叠句来强调,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强劲的旋律。田汉出狱后,听到这首曲子,被深深折服。

其实,早在少年时代,聂耳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写一首中国的《马赛曲》。可以说,《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来自聂耳的初心。

为了唤起大家的抗日斗志,聂耳在“中华民族”这几个音上特别把力度加强,运用了全曲中最高、最强音。中华儿女无不被这激情澎湃的旋律感染。

创作过程中,聂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思绪如潮水般在脑海里涌动,有时都来不及记下来。

《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据《风云儿女》导演许幸之回忆,聂耳告诉他:写到激情处,他一会在桌子上拍打,一会在琴上试奏,一会在楼板上踱步,一会又高声歌唱,完全忘记是深夜,惹得房东太太忍不住跑到楼上指责,搞得聂耳很不好意思。两晚时间,聂耳就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又用两个星期做了修改。

歌曲结尾,采用了强弱拍倒置处理法,将最后一个“前进”简缩为一个“进”字,使整个曲子的节奏,在铿锵的同时又显得有力,增加了一往无前、与敌血战到底的气势。那一刻,奔放豪迈的革命热情、高亢激昂的优美旋律,震撼人心地唱出了当时民族危机的深重,唱出了团结战斗的意志,唱出了时代的声音、人民的声音,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象征。

他的音符里,有巍峨的长城,有浩荡的江海,有伟大的家国情怀。就像音乐评论家李凌所说,他的歌声像燎原的火种,划破黑暗,放出火焰;这歌声是那样的雄壮嘹亮,给亿万人民以无限鼓舞,成为民族解放的号角。

没想到,这竟是聂耳献给祖国的“绝唱”。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后来,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被郭沫若称赞为“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

红色基因永流传

如今,在玉溪随处都能感受到聂耳的存在。聂耳文化广场、聂耳路、聂耳大剧院,等等。每年7月17日,是这里的“聂耳纪念日”。玉溪,把对聂耳的尊崇铭刻在骨子里,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之中。

当地先后4次对聂耳故居进行了修缮,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保持了故居原有的建筑风格,使这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每年干部入职、党团活动,当地各部门都会组织大家到这里参观学习,站在国旗下,高唱国歌,接受最庄严的洗礼。

在玉溪的几日,我常会跨过玉溪河,步行到聂耳文化广场,这里是玉溪的文化地标。广场山顶矗立着一尊聂耳铜像,他昂首挺胸,拉奏着小提琴,象征着在民族危难时刻,以音符为武器,以乐曲为力量。那旋律仿佛从琴弦间流淌而出,流入玉溪水。

伫立在铜像前,我感慨万千。聂耳的爱国情怀同故乡土地的滋养分不开,就在他谱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同时,他的故乡也掀起一股股抗战文化浪潮。1937年冬,玉溪成立了“云南农民救亡灯剧团”,编演了《张小二从军》《茶山杀敌》《陈大麻抗日》等一批救亡花灯剧目,到滇中、滇西和滇南等地演出。起到了团结人民、鼓舞人心、打击敌人的作用。

我曾看过聂耳写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说:“并非是为个人谋幸福,以为自己能除去衣食住的忧虑,就是幸福;或是吃酒、弄麻雀,就是我的幸福了;也非是为幸福社的社员谋幸福。反之,即为中国谋幸福,为世界谋幸福。”可以看出,当时的聂耳已经成为一名革命者,并在磨练中形成了自己的革命人生观。对于儿子的成长,聂耳的母亲这样说:“生聂耳的是我,培养聂耳的是共产党……”

夜幕低垂,灯火闪烁。从高处俯瞰,聂耳文化广场主体设计犹如一把巨大的小提琴镶嵌在大地上,景象壮观,秀丽无比。那一刻,我想起了贺敬之的《献给聂耳》:“无产阶级音乐的前驱不朽,中国人民大众的歌手永生。你的歌,是唤醒民族的号角,你的歌,筑成人民心的长城。中华腾飞,永远需要聂耳——永远需要这样的热血,这样的心灵,这样的步伐,这样的歌声!”

(本文在采写中得到了云南省玉溪市纪委监委的支持。)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张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百花齐放网 | 杨人翊作品:哈尔滨的四季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百花齐放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百花齐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黑龙江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