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网 || 长征副刊丨英雄原本是书生

百花齐放网 | 喜庆三·八劳动妇女节文艺晚会在三亚市崖州区拱北村广场举行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载歌载舞展风采欢声笑语绽芳华喜庆三·八劳动妇女节文艺晚会在三亚市崖州区拱北村广场举行 百花齐放网海南崖州电(安静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国庆在线专场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专场文艺演出在哈飞文化馆广场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在道里区文化惠民大舞台第二次绽放艺彩

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 李嵘音乐作品演唱会在哈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雁之声艺术团 在平房翠柳公园进行大型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举行2022道里区文化惠民首场文艺演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百花齐放网 | 广西三月三:春满八桂欢乐多

百花齐放网 | 广西三月三:春满八桂欢乐多

2025年03月30日 08:09:52 来源:光明日报 访问量:461 作者:周仕兴 王瑾雯

广西南宁市人民公园白龙湖畔,各族群众在对唱山歌。喻湘泉摄/光明图片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小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潘继凤(右)向孩子们传授红瑶刺绣技艺。李忠波摄/光明图片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左州镇举办抢花炮民俗活动,迎接即将到来的“三月三”传统佳节。卢文斐摄/光明图片

“三月三”期间,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三古村高山茶园,茶农在赶采春茶。高如金摄/光明图片

  【文化中国行】

  在祖国南疆广西,每当农历三月三日来临,八桂大地上的各民族同胞就会身着绚丽多彩的服饰,载歌载舞,用欢笑和热情点燃整个春天。“三月三”,是民俗的华彩乐章,也是八桂儿女团结一心的生动注脚,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浓浓的民族情。

  “三月三”历史悠久,古称上巳节。千百年来,伴着岁月流淌过历史的长河,在广西这片沃土上,“三月三”如春日繁花,灼灼其华。刻上“广西”烙印的“三月三”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特别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成为广西法定公众假日,给予人们充足的时间去拥抱这份文化的传承。

  “三月三”期间,广西的城镇乡村、大街小巷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是各民族文化的流动展示;香气扑鼻的美食,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知;悠扬的山歌,回荡在山水之间,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民俗画卷。

  节日当天,祭祖是庄重的开场。人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祭品,怀着敬畏之心,缅怀祖先,感恩先辈的恩泽。随后,热闹的歌圩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男女老少齐聚,山歌此起彼伏。青年男女通过山歌传情达意,绣球在空中飞舞,传递着爱意与期待,编织出一段段美好的缘分。

  除了对歌,“广西三月三”还有众多精彩的民俗活动。家家制作的五色糯米饭,是大自然与生活智慧的完美结合。用红兰草、黄饭花等植物汁水浸泡糯米,蒸出的米饭色彩绚丽、软糯香甜,寓意着人丁兴旺、生活美满。“撞彩蛋”也是广受欢迎的习俗,彩蛋不仅是孩子们的欢乐源泉,也是青年男女交际传情的小物件。在一些地方,抢花炮活动热闹非凡,抢到花炮者被视为幸运儿;打扁担的节奏里,寄托着对丰收的祈愿;击打铜鼓的声音,诉说着民族的故事,传递着庆贺或悼念之情。

  “广西三月三”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山歌是民族历史与情感的记录者,传唱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传承着民族精神。五色糯米饭、绣球、铜鼓等,每一样都承载着八桂儿女对自然的敬畏、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价值观念,也在节日活动中代代相传,成为激励人们奋进的精神力量。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壮、汉、瑶、苗、侗等各民族亲如一家。“广西三月三”为各民族提供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舞台。节日里,大家身着民族服饰,展示特色文化,相互欣赏、学习。唱山歌、抛绣球、品尝美食、参与体育项目,在欢声笑语中,各民族的距离被拉近,感情愈发深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画面。

  2025年的“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以“广西三月三 潮玩邀你来”为主题,从3月31日至4月28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着众人目光。国际民歌邀请赛,《新民歌大会》第三季等重点活动,以及涵盖民族文化展示、旅游推广、体育竞赛、购物娱乐、文化交流等五大版块的特色活动将陆续举办。此外,更有14个市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的系列活动,共同构成了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展示广西形象,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

  “广西三月三”,这颗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八桂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窗口。来吧!热情好客的八桂儿女,正以歌为媒,以舞传情,喜迎八方宾客,一同在这场盛大的文化盛宴中,沉醉、沉醉……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百花齐放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百花齐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黑龙江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